“纪氏家族可持续展基金会”
的构想草案,如同在洛梨平静的心湖中投下了一颗充满生命力的种子。
她反复翻阅着那份措辞严谨、逻辑缜密的文件,指尖划过“环境保护”
、“青少年科创”
、“偏远地区教育”
这些关键词,胸腔里仿佛有什么东西在破土生长,与她内心深处“岛屿文化”
一直试图探寻和表达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这不仅仅是纪靳修商业版图的一次战略延伸,更是他为她、为他们这个家,精心铺设的一条通往更广阔天地的桥梁。
他将资本的力量与她所追求的文化内核、社会价值进行了巧妙的嫁接,提供了一种越单纯资金支持的、更深层次的赋能。
洛梨没有立刻给出答复。
她将草案带回“岛屿文化”
工作室,召集了核心团队成员,包括苏珊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导演、策划,进行了一次闭门讨论。
她没有提及纪靳修,只是将这份“匿名”
的构想抛出,观察大家的反应。
讨论异常热烈。
有人兴奋于项目背后的资源与平台,有人担忧公益性质的项目是否会影响工作室的商业生存,也有人对具体执行层面的难度提出了质疑。
洛梨安静地听着,记录着。
她看到的是团队成员眼中被点燃的光,是对“内容价值”
本身的追求,这与她创立“岛屿文化”
的初心不谋而合。
她知道,纪靳修给的不仅仅是一个机会,更是一个能将她散落的星光汇聚成束,照亮更远地方的灯塔。
几天后,洛梨带着一份由“岛屿文化”
团队初步完善的、针对基金会“青少年科技创新扶持”
方向的项目策划书,回到了家。
她没有直接去找纪靳修,而是将策划书放在书房他那张宽大办公桌的醒目位置,然后像只做了什么坏事的小猫,悄无声息地溜走了。
她知道,他一定会看到。
这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也是一种带着点小骄傲的展示——看,你的提议,我们接住了,并且,给出了我们的思考。
果然,第二天清晨,洛梨还在睡眼朦胧间,就感觉身边的床垫一轻。
纪靳修起身了。
她眯着眼,看到他拿起床头柜上那份策划书,走到窗边,就着初升的晨曦,翻看起来。
他的侧脸在晨光中显得格外专注冷峻,如同在审阅一份价值千亿的并购案。
洛梨的心不由得提了起来,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紧张。
虽然她对团队的努力有信心,但面对纪靳修这种级别的“评审”
,难免有些忐忑。
纪靳修看得很慢,偶尔会用指尖在某一行文字上停顿片刻。
房间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细微声响。
洛梨屏住呼吸,几乎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
不知过了多久,纪靳修合上策划书,转过身。
洛梨赶紧闭上眼睛装睡。
她感觉到他走近床边,温热的呼吸拂过她的脸颊。
然后,一个轻柔的吻落在她的额头上。
“思路不错。”
他低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带着刚醒不久的微哑,“细节有待完善。”
洛梨的心瞬间落回实处,一股巨大的喜悦和成就感涌上心头。
她猛地睁开眼,撞入他深邃含笑的眼眸中——他早就现她在装睡了!
“你吓死我了!”
洛梨嗔怪地捶了他一下,随即又迫不及待地问,“真的?你觉得可行?”
“嗯。”
纪靳修在她身边坐下,将策划书递还给她,手指点了点其中关于“跨界导师引入”
和“成果孵化路径”
的部分,“这里,可以借助纪氏现有的产业资源和投资渠道。
这里,风险评估需要更具体。”
他没有大包大揽,而是精准地指出了关键节点,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
这是一种建立在平等尊重基础上的合作姿态,远比单纯的资金支持更让洛梨感到振奋。
“我就知道你能看出门道!”
洛梨兴奋地搂住他的脖子,在他脸上响亮地亲了一口,“纪先生果然是慧眼如炬!”
看着她雀跃的样子,纪靳修冷硬的唇角柔和了几分,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吃完早饭,详细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