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郑建设兄妹的脸上,他们早早地起床,准备好需要带的东西,带着满满的期待和喜悦,踏上了回村的路途。
当他们踏入郑家屯的那一刻,整个村庄都沸腾了起来。
村民们纷纷涌到村口,迎接这对久别归来的兄妹。
大家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对于郑建设兄妹的归来感到无比高兴。
郑建设不仅是城里人,更是村民们心中的骄傲。
他曾经帮助过许多村里的人,无论是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还为村里困难的人家提供了去城里工作的机会,他的善举让村民们铭记在心。
然而,最开心的莫过于郑建设的爷爷奶奶。
他们已经很久没有见到孙子了,过年时只是从在工厂上班的人口中听说了郑建设的情况,但没有亲眼看到,心里总是有些不踏实,担心孙子在外面过得不好,受人欺负。
郑建设深知爷爷奶奶的担忧,他理解老人的心情。
毕竟,长辈们总是担心儿孙在外面吃不饱、穿不暖,更害怕他们受到别人的欺负。
当郑建设回到家,看到爷爷奶奶那慈祥的笑容时,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爷爷奶奶立刻将家里过年舍不得吃的好东西拿了出来,为郑建设兄妹做了满满一桌子的美味佳肴。
郑建设看着这一桌丰盛的饭菜,心中充满了感动。
他知道,这些都是爷爷奶奶对他的爱和关怀。
他和妹妹尽情地享受着这顿美食,狼吞虎咽的样子让爷爷奶奶笑得合不拢嘴。
这一刻,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温馨无比。
郑建设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明白了亲情的珍贵。
吃完饭,郑建设牵着瑶瑶的小手,缓缓地向山上走去。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映出了两个长长的影子。
瑶瑶的步伐有些轻快,她对这次上山祭拜父母充满了期待。
对于郑建设兄妹上山祭拜父母这件事,爷爷奶奶并没有过多阻拦。
毕竟,儿女祭拜父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然而,爷爷奶奶担心两人在山上遇见野兽,于是,他们就让大伯跟着,以确保两人的安全。
兄妹二人沿着崎岖的山路徐徐前行,路旁荒草丛生,一片萧瑟。
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枯草残枝瑟瑟抖,北风的呜咽声,伴着树枝的撞击声,恰似大自然在为他们奏响一曲庄重的悲歌。
终于,他们抵达了山顶,父母的坟冢肃穆地矗立于此。
郑建设走到坟前,凝视着那座墓碑,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
他轻轻地抚摸着墓碑上的字迹,仿佛能感受到父母的温暖。
瑶瑶乖巧地跪在他身旁,手中捧着一叠纸钱。
郑建设点燃了纸钱,火焰在风中摇曳,纸灰如蝴蝶般翩翩起舞。
他默默地看着这一切,回忆起与父母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然后,他磕了三个头,对着父母的墓碑说道:“爸、妈,我和瑶瑶来看你们了。
这一年来,我们过得很好,瑶瑶也很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
我在工作上也很努力,虽然有时候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我都会努力克服。”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知道,你们最放不下的就是瑶瑶,我会把瑶瑶照顾好的,你们放心吧。”
说完,他的眼眶有些湿润,泪水在眼角打转。
瑶瑶也跟着磕了头,然后轻声说道:“爸爸妈妈,我好想你们啊。
我会听哥哥的话,好好学习的。”
而大伯则是默默地伫立在兄妹身旁,不断用树枝拨弄着燃烧的纸钱,直至其完全燃尽。
他沉默不语,但郑建设能够察觉到,大伯对自己弟弟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只是不擅言辞,唯有以此种方式来寄托哀思。
郑建设不知道父母在九泉之下是否能够听到他说的话,但他相信,父母一定会在某个地方默默地守护着他们。
祭拜完父母后,郑建设调整好心态,哼着小曲儿踏上了下山回村的路。
回到村里,郑建设领着瑶瑶像只快乐的小鸟一样,在村里各位长辈家之间穿梭,给长辈们拜年。
同时,他也借机瞅瞅村里各家的情况,琢磨着怎么帮大家挺过接下来的难关。
到了晚上,每家每户都端着几盘香喷喷的菜来到爷爷家,几十张桌子摆得满满当当,大家热热闹闹地参加村里的团拜会。
这可是村里的老规矩啦,本来是三十晚上的活动,可郑建设没回来,就推迟到了初三啦。
等饭菜都摆好之后,先是按照辈分列队分批给长辈磕头拜年,虽然这个时期不提倡磕头,但是村里人都是同族同姓的,这种传统就被保留了下来。
其次是吃饭聚餐,按照辈分,分别坐在不同桌上,大家依次给长辈们磕完头,祝福声此起彼伏,更有磕头时彼此碰撞,现场热闹非凡。
长辈们笑得合不拢嘴,纷纷给晚辈们着瓜子和花生。
随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