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帝国兴亡史 > 第148章 宫廷血案

第148章 宫廷血案(2 / 2)

,宋朝的言官呢?赵匡胤立下的规矩是不杀上疏言事者,但其实他还是多虑了,别说是杀,在宋朝做言官即使忤逆了皇帝的旨意,但最后却就连挨板子这种事也是难得一见。

有这种好事,宋朝的言官又岂能不放开嗓子对皇帝大声吆喝?

面对这些人的拒不妥协,赵祯最后还是软了,就在他准备低头的时候,他苦笑着质问这次跳得最高的御史何郯(此人不陌生吧?正是那位前去调查文彦博的生活作风问题但自己却在半路上犯了错误的仁兄):“历史上那些有名的言官为了让皇帝改变主意不惜磕破了脑袋,你这次执意要朕把他们都撵走,可你有把脑袋磕破的决心和勇气吗?”

何郯当场无语。

他没想到赵祯会跟他来这一招,这不就是想要让他吃点苦头吗?皇帝陛下这是要给自己找面子找台阶,可即使如此他也不想顺着赵祯。

要说这读书人的思维就是敏捷,何郯转而就想到了如何反击赵祯。

他回道:“陛下,如果让一个臣子把脑袋都给磕破了,那只能证明上面坐着的皇帝是个昏君啊!

可你是明君啊!

明君怎么可以让自己的臣子把脑袋都给磕破了呢?所以,这个头我还真的不能磕,我要是磕破了头,那你可就成昏君了,而我倒可以在史书上青史留名!”

这就是宋朝的文官,气焰嚣张的文官。

但是,这些人能够野蛮生长其实也是跟赵祯的性情息息相关,要不然文官们为何会给他一个仁宗的庙号呢?赵祯想在嘴上找点便宜的愿望就这样也落空了,这一次他又输了,几个大太监一个没跑掉全都被赶出了京城。

随着几个太监的被贬,这起大案就此是尘埃落定,这让当时以及后世的很多人都不禁为之而浮想联翩,各种猜测和设想也是众说纷纭。

有人说这事的幕后主使是夏竦,也有人说是曹皇后在自导自演,目的就是为了故意在赵祯面前邀宠,还有人说此事是张美人因为觊觎皇后之位便铤而走险地想要杀掉曹皇后以取而代之,更有人猜测这事的幕后主谋是皇帝赵祯。

我个人对于历史上的诸多猜测之事以及那些把自己的猜测当成真相和真理的行为和个人一向都不屑一顾,这种事茶余饭后拿来当做谈资倒也未尝不可,甚至你可以把自己的猜测拿去写成影视剧本,然后很不要脸地宣称自己对所写内容的真实性不负任何责任。

但是,如果你把自己的分析和猜测当成唯一的真相和事实并不容别人非议,那么你就纯属一个文化流氓。

对于这起案件,其实有一个很关键的事实和细节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那就是最后的那个涉案在逃分子王胜在丧失了反抗能力之后为什么会被一刀毙命,甚至还被乱刀分尸?谁都知道他的重要性,要想知道事情的真相也只有他才是唯一的突破口,可这样的一个关键人物竟然被直接给灭口了。

那么,是谁下令让这些士兵不能对其留下活口?又有谁能够有这样的权力对他们下达这种命令?这样去想的话,其实此案的幕后主使之人的范围也就可以无限缩小了。

至于此人到底是谁,我还是那个观点,没有答案,只有猜测,而缺乏证据作为支撑的猜测永远都成不了真相和事实,更没有资格不让别人去质疑。

此案当中还有一个事值得引起我们的“强烈关注”

事态平息后,张美人火急火燎地跑到了赵祯的身边,然后就是一阵亲密无间的安慰加关心,赵祯由此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他事后还将此事拿来跟大臣们絮叨:“这天晚上宫里乱成一锅粥,大家都只知道闭门自保,唯独只有张美人不顾个人安危跑来见朕,这让朕实在是太感动了,所以朕决定要赏她!”

问题就是:偌大的后宫,张美人怎么就知道赵祯在皇后这里?另外,作为一个弱女子,面对外面一片刀光剑影的惨烈和哀嚎,别人都躲在屋里瑟瑟抖,她怎么就敢独自跑出来去找她的情郎?难道真的是真爱泛滥成灾以至于她可以丝毫不顾及个人的安危生死吗?开玩笑!

更让人不解的事还在后头。

我们从这起事件中不难现曹皇后才是这晚护驾的最大功臣,可事后赵祯却对自己的皇后一点表示也没有,他一再强调张美人对他的嘘寒问暖才是最让他感动的,而且他认为这是一份莫大的功劳,所以他要将张美人晋升为贵妃。

至于曹皇后,因为那些对其很是不利的流言蜚语,赵祯不但没有对她心生感念,反而觉得这一切似乎还真的如流言所说的那样——是曹皇后在暗中策划了这一切。

因此,二人之间本来已经开始有些升温的关系和感情就此再又进入了冰冻期。

hai

最新小说: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混在民国当警长,军阀列强都怕我 凡女修仙:我在修仙界刷熟练度 龙族:理综挂科后我被迫屠龙了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万兽之国(H) 乖,再让我亲一口 快穿一章虐渣,纯爽 王朝的腐朽 钢铁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