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帝国兴亡史 > 第92章 泰山之崩

第92章 泰山之崩(2 / 3)

个铮铮铁汉忍受着无数的骂名化身为一个忍者神龟,而且还是一个憋屈至死的忍者神龟。

面对黑暗且这黑暗无可匹敌之时,选择对抗的人无疑是勇士,而选择拒绝与黑暗为伍的人也可堪称君子,但在这种情况之下勇敢地去死并不难办到,难的是屈身于黑暗之中并通过燃烧自己从而努力去照亮这个世界——王旦就是这样的一个既最伟大又可敬的人,甚至于可以说他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和君子。

王旦的妥协和隐忍所换来的是赵恒十几年如一日对他的信任和倚重,他也就此牢牢地把相权攥在了自己的手里,但这绝非是他贪权和恋权。

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他才能让宋朝这艘巨轮不至于偏航乃至是触礁。

为了这个国家和天下的百姓,他这十余年来一直默默地承受着自己良心的谴责和那些所谓的正臣和能臣在他背后对他的指责甚至是谩骂。

在王旦为相的十余年时间里,宋朝尽管因为赵恒的拜神运动而呈现出一副举国癫狂的状态,而大量的民脂民膏也耗费在了建造各种道观和寺庙以及数不胜数的祭天拜神活动上面,可不容置疑的是宋朝在这十余年里一直在稳步地向前展。

这其中的原因在哪里?原因就在于尽管有那么多的人的在捣乱,可宋朝这艘巨轮的船舵一直稳稳地操控在王旦的手里。

尽管赵恒与王钦若等人经常让这艘巨轮时不时地左右颠簸,但只要有他王旦在,那么这艘巨轮就能够在这风雨之中一路前行不至倾覆。

王旦的忍让和屈从所换来的不仅是皇帝的信任,更是帝国上层人物之间的“团结”

与“和谐”

,是国家的繁荣和稳定,是百姓的安居乐业。

在这十余年里,王钦若和丁谓等人对国家的危害一直被限定在宋朝可承受的范围之内,这其中王旦可谓是功不可没。

正是在他的极力坚持下,深受赵恒宠幸的王钦若一直都未能染指他觊觎多年的中枢相位,丁谓也被他压制在手下且在大多数时候都只能掌握帝国的财权而无法触及掌管国家政令的相权。

除此之外,王旦也极力地保护了朝廷内外诸多因为反对赵恒的拜神运动而险些丢官罢职的能臣和正臣,比如张咏和孙奭,就连寇准都因为他而免去了一场杀头之祸(寇准被外放时曾因为在酒后穿上了一件黄色的袍子而被人告谋反,是王旦的劝慰才让赵恒将此事大事化小并最终一笔勾销)。

另外,王旦在此期间还推荐和提拔了诸如王曾和李迪之类的未来国之栋梁。

最为让人敬佩的是,这些被王旦所保护和提拔的人尽管知道背后有人在帮助自己,但由于他在这类事情上每次都是给赵恒上的密奏,所以这些人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受了谁的恩惠和或保护。

王旦是难得糊涂吗?不!

他其实一直都没有糊涂,他一直都很清醒!

他是北宋帝国这十余年间的宰相,人人都以为他身处黑暗之中,人人都以为他是黑暗的一份子,都以为他是一个畏惧于赵恒的软骨头,都以为他与王钦若等人是一丘之貉,但实质上他是光明的,他是那个在黑暗之中与黑暗做斗争并一直都在光亮的人,甚至是唯一在这样做的那个人。

王旦的可贵以及其可称道之处还在于他的长者风范和仁德品行,他不恋财,更不重名位。

他的私人府邸与其为相十余年的资历和履历毫不映衬,简直可以说是“寒酸”

,赵恒曾经想拿出一笔钱来为他改造家舍,但却被他所拒绝。

赵恒每次赏给他财物,他都心生不安和愧疚,在他眼里这些都是生民的膏血,而他实在是无福消受。

他不许自己的家人穿金戴银,生平更是从不置办田宅,他常常教化子孙应当以自立家业和事业为荣。

最令人可敬的是,他还不许自己的宗族子弟谋取功名,他所给出的理由则是不想让这些本就出身相门的人与寒门或平民子弟争夺功名。

赵恒每次拜神之后都会对朝廷官员大行封赏,而王旦身为宰相自然是获得的封赏最厚,可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有一丝一毫的快乐。

相反,每次参与拜神运动他的内心都是极其的屈辱,但是他又不能违背赵恒的意志,别的大臣在跟随赵恒拜神的时候都对赵恒满面笑容或极尽谄媚之态,唯独王旦总是一副眉头紧锁闷闷不乐的样子。

作为赵恒的臣子,他不得不在各种拜神运动中忙前忙后,可作为大宋的臣子,他的灵魂却在暗自滴血和哭泣。

在临终之前,王旦用颤抖的口音对自己的儿子交代了遗言:“吾家世名清德,尔等务必勤俭朴素以保门风,我死之后不得厚葬,更不能以金玉之器陪葬于灵柩。

我此生别无他过,唯独在天书一事上犯了不谏之错,此错我虽万死也不足以赎过。

我死之后,你要为我削,然后以黑色服饰入殓下葬!”

读史至此,我不禁为之而万千动容!

古人讲究身体肤受之父母,三国猛将夏侯惇在战场上被人射中眼睛,他在拔箭时将自己的眼珠子给拔了出来,于是他大喝一声“父

最新小说: 快穿一章虐渣,纯爽 万兽之国(H) 混在民国当警长,军阀列强都怕我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乖,再让我亲一口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凡女修仙:我在修仙界刷熟练度 王朝的腐朽 钢铁先驱 龙族:理综挂科后我被迫屠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