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军师?
分明是觅得治国良相!
更乃百年难遇的贤相!
思及此,他不禁朗声赞叹:
子若,此人若为相,必成流芳百世之名相!
主公此言恐有欠妥!
秦鸣含笑提醒。
孙坚虽在盛赞自己,言语间却不经意透出几分雄心。
此乃人之常情。
野心总随实力渐长而膨胀。
昔年曹操亦曾真心匡扶汉室,待势力壮大,方渐生问鼎之意。
刘备毕生以兴复汉室为志,终见事不可为,亦毅然称帝。
今孙坚辖地广袤,民众逾千万,已成天下最强之势。
纵使袁绍一统河北,亦难分轩轾。
值此局面,若无雄心反倒异常。
然孙坚性直,此等言语实不该宣之于口。
即便只是感慨,听者有心,恐被曲解为图谋不轨——尤其当今天子尚在!
孙坚凝思片刻,恍然点头:
确是我失言了!
人皆会成长,他亦不例外。
经年磨砺,这点敏锐岂能没有?
秦鸣特意强调二字:
其一警示隔墙有耳;
其二提醒天子在后;
其三暗示时机未至。
现下不可,未必将来不可。
与秦鸣相处日久,对这些弦外之音他已心领神会。
话锋一转,他复又笑道:
方才不是在议曹操之事?你说其必全力西进,又言暂不足虑,莫非日后需加防范?
正是!
秦鸣抚掌而笑。
孙坚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先生可还记得汜水关前,我曾分析董卓迁都的必然性?
如今的曹操,唯有选择我当初规划的那条路线!
听到汜水关三字,孙坚神色顿时凝重起来。
讨伐董卓的往事历历在目,特别是这位谋士精准预言了天下格局的演变,更提出了董卓迁都后的战略蓝图。
虽然董卓未能实现,但他始终铭记于心。
先生的意思是,曹操会西取关中,兼并西凉,再图益州?
正是!
谋士轻抚长须:眼下我军无力北上,曹操定会趁此良机,实施我当年的战略。
曹操绝非董卓可比,他若决意执行,远比董卓更有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