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晔沉思片刻附和道:“军师高见。
若我是曹军幕僚,面对必失之城,定会建议退守南阳。
至于刘景升是否同意北撤,尚存变数。”
陈端闻言眉头紧锁:“如此说来,我军面临两个选择——要么照原计划攻取襄阳,要么直取北岸敌军主力。”
孙坚眼中精光闪过:“子若有何良策?”
秦鸣胸有成竹地笑道:“襄阳已如囊中之物,反倒是南阳曹军毫未损。
既然料定敌军会北撤,我建议即刻水陆并进展开突袭——”
“若仅曹军北撤,便围而歼之;若刘表联军同退,此战便是决战!”
孙坚抚掌大笑:“此计颇有当年奇袭董卓之风!
我们又不是没打过无把握之仗,此议甚妙!”
祖茂会意笑道:“曹军若见我军神兵天降,怕是比当年的西凉军还要狼狈!”
帐中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众将纷纷附议。
赵云与典韦相视而笑——这般料敌先机的战法,当真是他们的独门绝技。
敢如此用兵的,恐怕也只有军师了!
沔水夜色中,满载士兵的战船正向北疾驰。
甘宁兴冲冲闯入主舱:
“主公!
军师!
潘璋将军急报——昨日襄阳守军大批北撤,虽遭浮木铁锥阻拦,但必是曹刘联军无疑!”
捷报传来,舱内将士精神为之一振。
月光下,秦鸣的瞳孔中倒映着粼粼波光。
这是襄阳城外围,军情紧急。
探子匆匆来报:"
敌军先锋约有三四万之众,若算上南下援军,恐有刘表部众混杂其中。
"
刘晔闻言击掌赞叹:"
军师料事如神!
此乃敌军精心布置,意在切断我军北进之路,稳固北岸防线。
"
陈端捋须分析:"
北岸形势不同,荆州军与曹军合兵恐达五六万。
即便奇袭得手,亦难全歼。
新野方向尚有二万伏兵,南阳、江夏亦有驻军。
刘表既离襄阳,若无雷霆手段,战事恐陷胶着。
"
秦鸣神色凝重:"
戏忠乃曹操心腹,若任其在江北立足,日后攻取南阳必受掣肘。
此战唯有决,否则当先取襄阳为要。
"
此时甘宁呈上密报:"
襄阳城中有密使出城,托付此锦囊予军师。
"
孙坚见状调侃:"
莫非是旧相识?"
秦鸣启囊得玉,见蔡字印记朗声笑道:"
确是故人,雪中送炭来了!
"
孙坚会意而笑——先前预言蔡瑁必主动配合,此刻白玉为证,夺取襄阳的时机已然成熟。
(七百二十二
“子若这位红颜知己,待日后攻入襄阳城,定要引荐给我认识!”
“这是当然!”
秦鸣嘴角微扬,并未多言。
相较于孙坚所获情报,他还解读出更深层的玄机。
这枚玉佩既被送回,正表明蔡瑁已获得了可以提供援手的机会。
但蔡瑁方才进驻襄阳,怎可能立刻催促他们挥师北上!
由此观之,蔡瑁实则暗示刘表已离城,军政权柄尽落其手。
加之己方水军斥候的侦查优势,更能及时掌握战局变化,选择最佳进军路线!
蔡瑁这步暗棋,当真是妙不可言!
单凭这番操作,便堪称上乘谋略!
眼见襄阳已是囊中之物,秦鸣环视众将笑道:
“如今该商讨如何应对这支敌军了!”
“诸位可有高见?”
他目光扫过刘晔、陈端、鲁肃、周瑜等人,诸葛亮则安静立于后方聆听。
见秦鸣投来询问的眼神,周瑜正色拱手道:
“依在下愚见,要最大限度歼灭敌军,伏击当属上策!”
“我军北进动向尚未暴露,若能预判敌军行军路线,便可设下埋伏!”
“伏击确实可行!”
秦鸣颔道:
“不知公瑾可推测出敌军行军路线?”
“这晚辈不敢妄断!”
周瑜摇头道:
“此事还需诸位先生定夺。”
面对戏忠这等谋士,他不敢轻率揣测对方意图。
刘晔闻言,指着地图分析道:
“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