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却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如今他假意献州,我们正好借题挥。”
他展开手中竹简,继续道:
“我们可以一边进军,一边派人四处宣扬三件事:
其一,主公已正式接任扬州刺史;
其二,我军要在扬州募兵勤王;
其三,陈温自愿献州归顺。
这样既能坐实我军出师有名,又能让扬州百姓知道我们是来匡扶汉室的。”
他放下竹简,笃定道:
“到时不管陈温是真降还是假降,只要我们兵临寿春,他就必须献城。
若不献,就是背信弃义,天下共诛之!
各地太守即便心里不服,明面上也得承认。
如此,扬州名义上就归我们所有。
日后谁若抗命,就是乱臣贼子,我们讨伐起来名正言顺。”
说到此处,他环视众人:
“诸位说,该不该谢谢袁术?”
“妙!”
众人恍然大悟,纷纷赞叹。
真没想到“名分”
二字竟有如此妙用!
孙坚抚掌大笑:
“军师高见!
险些误了大事。”
他越想越觉得痛快——正愁没有正当名分,袁术就送上门来。
等拿下寿春,定要好好"
答谢"
这位老朋友。
忽然想起什么,他又问道:
“那军师留下陈瑀是何用意?”
秦鸣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
一箭双雕之计,要在于试探其真实意图。
若他归心似箭,我军劝阻时必会显露焦躁。
"
"
然此人听闻我军挽留,既无喜色亦无忧容,沉思片刻便应允留下。
"
"
这般做派,恰是欲盖弥彰。
越是沉着应对,越证实此人就是幕后筹谋者,唯有深谙谋略之人方能如此从容周旋。
"
"
其次则为安抚其心,顺便给陈温备份厚礼。
"
"
待其明日离去后,便可告知陈温我军已开拔,实则缓步前行,先以刺史之名南下招抚。
"
"
既然他带来诏书,不妨先用来劝降寿春以北诸城,再徐徐图之。
"
"
待北方诸县尽在掌握"
秦鸣嘴角扬起意味深长的弧度:
"
届时陈温若识趣自请卸任,便给个体面;若执迷不悟,我等不介意替他周全!
"
帐中诸将闻言皆是眼前一亮。
这不言自明的"
周全"
所指为何?
刀兵相见罢了!
"
军师此言妙极!
"
孙坚捋须大笑:
"
此计中计甚妙!
待北方归附,他想体面都难!
"
"
甚好!
"
"
就依此计!
"
他扬手中诏书:
"
仲宣,誊抄十余份。
待陈瑀走后,即刻往北方诸县招降!
"
"
遵命!
"
王粲连忙接过帛书。
他精通临摹之术,足以以假乱真。
孙坚心事既解,畅然道:
"
设宴!
邀陈先生共饮!
"
众将闻言哄笑。
军师此计可谓诛心——识破敌计还要设宴款待。
不知这位陈先生得知时,该作何感想?
当夜军营觥筹交错。
翌日拂晓,陈瑀携孙坚回执返程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