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八关中,邙山以北的孟津关与小平津关互为犄角。
此刻他们所处位置,距洛阳西侧的小平津关不足五十里!
若敌军急行军,恐怕转瞬即至!
董卓惊疑不定地望向李儒:
"
这究竟怎么回事?哪来的敌军!
"
李儒此刻也是方寸大乱,只见他双目圆睁,喃喃自语:
"
不可能这绝不可能!
"
"
北面唯有孙坚所部尚在河东活动"
"
即便渡河南下,孟津渡守将王方为何毫无警示?"
"
这些敌军究竟从何而来!
"
见李儒如此失态,董卓顿时慌了手脚。
多年来他从未见过这位谋士这般惊慌,显然事态已完全失控。
他急忙追问李傕:
"
这几日可曾收到孟津渡军报?"
"
若敌军真从北面渡河,王方为何不报!
"
李傕闻言也是一愣,思索片刻后皱眉答道:
"
相国明鉴,孟津渡方向确实杳无音信!
"
王方将军连日驻守孟津外围,却始终未见敌军踪影,连一艘渡船都未出现!
此言一出,李儒惊愕,连董卓也愣住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孙坚数万大军若不从孟津通行,绝无可能大规模南下!
难道北方敌军能凭空飞渡不成?
众人惶惑之际,唯有董越迅冷静,急忙向董卓进言:"
相国,如今局势危急,再说无益。
敌军既已攻陷小平津,想必正追击而来,我军应加行军,令后军严加防范!
"
"
正是!
正是!
"
董卓脸上喜色全消,肥硕的面庞布满焦急,急令道:"
李傕,令全军加前进,后军随时戒备!
"
李傕深知事态严重,不敢耽搁,立即领命行动。
董卓大军再次启程,但此刻已无先前的从容,所有人马不断加快度。
然而行军加并未让董卓稍感安心。
即便回到车上,他仍频频掀开车帘回望,唯恐遭遇敌军突袭。
李儒更是面色阴沉,早前得意之色尽消,只顾埋头苦思。
良久,他突然神色骤变,猛然抬头惊呼:"
相国,我明白了!
原来如此!
这就是敌军的计策!
好一招声东击西!
"
见李儒如此,董卓刚平复的心绪再度翻涌:"
文忧此话何意?什么声东击西?"
李儒连忙解释:"
相国可记得先前商议孙坚军情时,张文远曾提醒:若敌军佯攻河东,暗渡黄河又当如何?当时我断言敌军南渡必走孟津,不足为虑。
如今看来,这判断大错特错!
"
董卓愈焦躁:"
错在何处?"
李儒叹息道:"
错就错在我军以为敌军会集中渡河!
孟津之重要,本在于大军渡河必经此地。
但若敌军化整为零,黄河沿岸何处不可渡?他们定是料到我军在孟津设伏,这才想出分兵渡河之计!
表面佯攻河东,实则暗中分批南渡!
"
说到这里,李儒声音愈沉重:"
分批渡河需耗时日,由此可见孙坚最初目标就非河东,而是——洛阳!
"
"
他的目标是洛阳?"
董卓瞳孔骤缩,手中车帘应声滑落。
董卓双眼圆睁,脸上露出震惊之色。
原来他们从一开始就误解了敌军的作战计划!
这是战场上最致命的失误!
他紧锁眉头问道:
"
既然敌军目标是洛阳,为何之前按兵不动,偏偏选在此时进攻?"
李儒叹息道:
"
这正是最可怕的地方。
敌军若是真要进攻,早该行动了,为何等到现在?"
"
现在想来,他们就是在等我们迁都!
"
"
孙坚迟迟不出兵,就是在等我们自投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