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说到败退之际遭赵岑偷袭时,李肃突然伏地痛哭:
“丞相明鉴!
末将虽罪该万死,但对您赤胆忠心!
若非敌军诡计多端,岂有今日之败?”
“赵岑该千刀万剐!”
这番话让董卓勃然大怒,肥硕的身躯气得直颤,一拳砸在案几上:
“早知这逆贼包藏祸心,当初就该处决!”
而李儒却听得脊背凉——仔细推敲,此战确实非战之罪。
纵使换作自己,面对这般连环算计,恐怕也难逃败局。
对手的每一步棋,都是针对我方的策略而设。
我方一旦中计,便会牵连后续将士接连陷入圈套,最终满盘皆输!
想到这里,李儒的眉头早已拧成了疙瘩:
“相国,敌营中藏有高人!”
“此事非同小可!”
见李儒神色凝重,董卓沉声问道:
“高人?文忧,依你之见,此人比你如何?”
李儒斩钉截铁地答道:
“此人之智谋,远胜于我!”
话毕,他脑海中闪过某个姓贾的影子。
若非确信此人就在己方阵营,他几乎要怀疑敌方军师就是那家伙了!
这番话说得轻巧,却令董卓心头大震。
在他眼中,自己这位女婿足智多谋,已是顶尖的谋士。
可如今敌军中竟有更胜一筹的人物?
想到此处,董卓不禁忧心如焚:
“若真如此,该如何是好?”
“那孙坚本就骁勇,如今又得此人相助,岂非如虎添翼?”
“眼下只有两条路可走!”
李儒眯起眼睛道:
“其一,派人前往孙坚营中,不惜代价劝其归降!”
“若孙坚愿降,此战尚有转圜余地!”
董卓皱眉道:
“孙坚性情刚烈,此计恐怕难成。
若他执意不降,又当如何?”
“唉!”
李儒长叹一声:
“若孙坚拒不归降,那就只剩最后一个选择了!”
董卓急忙追问:
“什么选择?”
李儒沉默片刻,缓缓吐出两个字——
“迁都?”
战事结束后的二日,孙坚麾下众将齐聚汜水关,共商进军之策。
听罢秦鸣的分析,祖茂猛然站起,惊呼道:
“军师是说,董卓可能会迁都?”
其余将领虽未如祖茂这般激动,但眼中无不流露出震惊之色。
军师这论断来得突然,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面对众人的惊愕,端坐在孙坚右侧的秦鸣淡然一笑:
“不错,我敢断言,董卓必会选择迁都!”
“而且动作极快,或许此刻败报传回时,便已开始行动了!”
“此刻已在迁都?!”
此言一出,满座哗然。
孙坚不禁苦笑:
“军师,董卓不过丢了汜水关,何至于迁都?”
“若董贼真在迁都,我军为何不乘胜追击,反而停驻此地?”
"
确实,请军师详细讲解!
"
众将领纷纷颔,迫切想明白其中缘由。
秦鸣见状起身笑道:"
既然诸位想听,那在下便斗胆献丑了!
"
说罢走到大幅地图前。
此刻的地图描绘极为简略,仅标出主要山川河流及大致地名。
他目光扫过地图,随即指向一处:"
先说说董卓为何要迁都。
"
"
请看这里——董卓出身西凉,起兵河东。
"
"
自入京后,他先调本部兵马进驻,又吞并丁原部众,整合西园军,总兵力已二十五万。
"
"
加之与羌胡交好,麾下还有胡人骑兵,可谓兵强马壮。
"
"
反观诸侯联军,各部多则三万,少则一两万,合计近三十万人马。
"
"
表面看双方势均力敌,所以诸位认为董卓不该迁都,可对?"
见孙坚等人都点头认同,他忽然摇头:"
若真这么想,可就大错特错!
"
"
以我之见,单论军力,董卓其实略胜一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