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此番北上,根本目的实为构筑防线。”
“既已驻扎北岸,最佳防御策略当沿江布防。”
他手指划过羊皮地图继续道:
“诸位请看,敌军西进至上游,唯山都一带江面狭窄,适宜渡河。”
“襄阳以北呈梯形地势,南窄北宽,两侧皆有天险阻隔。”
“若我是敌军军师,必在山都、邓县、蔡阳三地设防。”
“沿江驻扎精兵,严防我军奇袭北岸。”
“由此推断,敌军抵达山都后,为防行踪暴露,定会急行军赶往邓县。”
“这山都至邓县的官道,正是我军设伏的最佳地点!”
“子扬此计甚妙!”
孙坚听完,拍案赞道:
------------------------
"
若敌军真要在北岸设防,我军在山都与邓县之间设伏,或许能出奇制胜!
"
陈端闻言抚掌笑道:
"
子扬兄用兵如神,陈某钦佩!
"
面对孙坚与陈端的称赞,刘晔淡然一笑,转而征询秦鸣的意见:
"
军师以为此计可行否?"
"
子扬此计本无不可。
"
秦鸣沉声道:
"
但用于戏忠这般人物,恐怕难以奏效。
"
"
此番他率军南下,途经邓县时不知南岸虚实,却仍留兵策应。
"
"
足见此人生性多疑,必会在北岸广布哨探。
"
"
我军若要埋伏于邓县与山都之间,唯有两条路:"
"
要么水军直抵伏击点,要么先抵邓县以东再绕行设伏。
"
"
若选前者,水军行踪必被现;"
"
若选后者,大军调动如何瞒得过敌军耳目?"
"
只要稍露破绽,此人必会改道而行。
"
"
届时敌军或将计就计,反令我军徒劳无功!
"
"
军师明鉴!
"
刘晔眯起眼睛道:
"
看来对这般谨慎之人,伏击之计确实难以施展。
"
陈端捻须沉吟:
"
不如令水军北上绕开邓县,从北面突袭如何?"
"
子正此计可行!
"
刘晔点头道:
"
如此既能避开敌军眼线,又能出其不意,必能大破敌军!
"
此时鲁肃鼓起勇气插言:
"
可若不能全歼敌军,让其残部与北岸守军会合,仍可稳住阵脚。
"
"
届时我军又得强攻襄阳,岂不前功尽弃?"
"
子敬所言极是。
"
陈端叹息道:
"
欲求一役而定,谈何容易!
"
说罢望向秦鸣:
"
不知军师可有良策?"
众人皆知,每逢困境,军师必有妙计。
一时间所有目光都聚焦在秦鸣身上。
秦鸣莞尔一笑:
"
其实万全之策,诸位方才已经道出。
"
"
只是尚未参透其中关窍。
"
"
只需集众计之长而避其短,自可达成所愿。
"
孙坚与众将闻言,皆露讶色:
"
还请军师明示!
"
【"
常言道众人拾柴火焰高,戏志才纵使机关算尽,又怎敌得过我们合力谋划?"
刘子扬先前那番分析,其实已经点破了戏志才的行军路线!
"
"
只是因为我军动向被敌军察觉,才不得不放弃原计划。
"
"
依我之见,既然瞒不住敌军,索性就光明正大在邓县设伏!
"
"
还是在邓县设伏?"
刘晔闻言大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