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议,实则另有深意。
实则为日后推行科举制度埋下伏笔。
毕竟科举牵涉甚广,不如先以书院培养一批受益者。
待时机成熟,再推行新的人才选拔制度。
即便如此,这个提议已令孙坚欣喜若狂。
此计甚妙!
从此可培养专属人才!
且经我军培养之人,才能与忠心皆有保障!
可以预见,此策施行后,年内或未见效,但年后,便再无需为人才愁!
孙坚当即拍案道:
"
此事必行!
这书院非建不可!
"
说罢,不等秦鸣推辞,直接任命道:
"
此事便交由子若负责!
"
"
书院建成,你便担任祭酒!
"
为防秦鸣推脱,他又补充道:
"
子若,治国之事你不愿插手也就罢了,这兴办教育之事总该应承了吧?"
面对孙坚如此说辞,秦鸣只得苦笑道:
"
也罢,这祭酒之职我便领了!
"
祭酒即为学府之长。
于他而言,倒也清闲。
恰可借机推行胸中韬略。
见君臣对答间敲定诸多国策,周瑜袖手而立,暗自震撼。
今日之议,必将撼动乾坤!
他望向秦鸣时,但觉如仰山岳——寥寥数语便定鼎天下大势,此等经世之才,纵穷极此生亦难企及!
然这念头反激起他满腔炽焰。
既蒙先生收列门墙,潜心修习数载,何愁不能似这般出将入相?
惟如此,方不负周瑜平生壮志!
彼时秦鸣正与孙坚推演方略,浑不觉又点染了周瑜的宏图。
待诸事议定,他忽道:
“尚有一事需了结。”
三人目光霎时聚来。
孙坚径直问:“愿闻其详。”
“除长远之策,当立威世家。”
秦鸣指尖轻叩案几,“该教他们知晓,扬州的规矩由谁来定。”
“立威?”
空气中隐现铁锈味。
方才还是阳谋治国,此刻已露锋芒。
九十八章罗织罪名·剑指许氏
整治世家绝非砍瓜切菜。
这些盘根错节的望族,纵有千般不是,亦需名正言顺问罪。
昔年孙策征伐江东时,便因处置失当——
既与陆氏结怨,又屠戮王氏,更斩杀名士许贡、高岱,致孙家与士族势同水火。
若非其早逝,或能武力;
待孙权继位,这些隐患终成顽疾。
此刻听闻要拿士族开刀,孙坚父子神色如常,周瑜却蹙眉道:
“主公,吴郡士族虽令人忧虑,但我军初到便大动干戈,恐非良策。”
“且我军根基未稳,若手段过激,只怕适得其反。”
周瑜话音未落,孙策已沉下脸来:“依公瑾之见,难道要放任自流?”
周瑜正欲解释,孙坚的目光却转向一旁的秦鸣:“子若有何高见?”
秦鸣轻摇羽扇,从容道:“公瑾所言有理,直接对吴郡士族出手确实不妥。”
“但诸位可曾想过,我军手中正握着一枚棋子?”
“若要立威,不妨杀鸡儆猴——”
“用这家的血,让江东士族看清形势!”
“我军掌握的士族?”
孙坚父子面面相觑。
倒是周瑜眸光一闪:“军师是指……许家?”
“正是许贡一族。”
秦鸣颔道,“此人豢养死士逾百,今既已擒获,当除恶务尽。”
“若不连根拔起,必成后患。”
“此举一可永绝后患,二可震慑江东——此乃一石二鸟之策。”
孙坚抚须沉吟。
乱世中侠客犯禁之事屡见不鲜,那些门客若怀恨在心
他忽然蹙眉:“但以何罪名行事?”
周瑜亦忧心道:“祸不及妻儿,许贡毕竟是朝廷命官”
“此事易如反掌。”
秦鸣成竹在胸,“诸位所虑,无非是缺个株连九族的罪名。”
他意味深长地环视众人:“要论罗织罪名,许贡的恶行怕是要死上十回。”
孙策忍不住追问:“先生所指何罪?”
孙坚与周瑜同样露出疑惑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