诲。
旁观者暗自诧异,不是要比试吗?怎成授业了?
但见孙策敛去傲色,恭敬聆听。
待秦鸣言毕,孙策郑重行礼:"
多谢指教!
"
险些脱口而出的"
先生"
二字,让他略显窘迫。
众人见状忍俊不禁——比试未结束,竟险些认师?
秦鸣亦笑道:
"
三题其实很简单:狭路相逢勇者胜。
"
"
两军相当之际,制胜关键唯在谁更无惧生死。
"
“若能有一支心志坚定、视死如归的军队,哪怕将帅缺席、天时不顺、粮饷匮乏、兵力悬殊、只有惩罚没有奖赏,依然可以取得胜利!”
“这……”
孙策闻言,神情骤然一滞。
前两个问题的答案他尚能领会,但这三条却令他感到难以置信。
尤其是听到最后一句时,他忍不住露出疑惑之色:
“世上真有这样的军队?”
“当然有!”
秦鸣毫不犹豫地点头。
不过,他心中还藏着一句话未说出口——这样的军队,只在一千多年后才会出现!
而且不止一支,而是代代相继的无数支!
仅这一句笃定的回应,已让孙策陷入深深的困惑。
他急切追问道:
“那该如何才能练就这样的军队?”
此言一出,连孙坚与诸将都凝神静听。
虽说是比试,但若军师真能道破玄机,岂能错过?
他们同样好奇:究竟要如何,才能打造出秦鸣口中那支铁血之师?
面对众人的期待,秦鸣却含笑摇头:
“单凭训练,成不了这样的军队。”
“还需信仰——”
他抬手按在胸口,郑重道:
“唯有心中存着誓死守护之物,人才能无畏生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若你的信念与天下人共鸣,麾下将士自当所向披靡。”
“反之,若背离人心,纵有盖世武勇、百万雄兵,也终将走向衰亡。”
“治国安邦,亦是此理!”
说罢,他直视孙策问道:
“至此,你可明白了?”
话音未落,他已意味深长地望向这位可能的未来主君。
孙策迎上那穿透灵魂的目光,先是一怔,继而肃然抱拳:
“多谢先生指点,孙策明白了!”
此刻他再无掩饰,以“先生”
相称,尽显敬意。
在场众人闻声,先是讶异,随即会心一笑。
望向场中的孙策,无人觉得此举有失颜面。
毕竟除寥寥数人外,谁不是被秦鸣的才智所折服?
孙策先前不知者不怪,如今幡然醒悟,反倒令人欣慰。
孙坚见爱子明悟,眼中亦浮现赞许之色。
「还是子若兄高明!
」
孙坚目光扫过孙策与秦鸣,暗自思忖:难怪军师坚持要孙策随行三年,原来是要亲自他。
当真是煞费苦心!
想到这里,孙坚缓步上前,含笑劝道:
「策儿,既然已尊称先生,何必再比?快快向先生赔礼!
」
众人见状,皆面露欣慰,皆大欢喜。
然而,就在大家以为孙策会低头认错时,他却摇了摇头,正色道:
「不!
」
他郑重朝秦鸣拱手:
「秦先生,适才一番点拨,孙策心服口服,当尊您一声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