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终究隶属袁绍麾下。
"
"
即便救得天子,主公不过徒有苦劳,大功终难归我军所有。
"
"
若天子入袁绍之手,以袁氏根基,安知不会再现董卓之祸?"
"
而今董卓虽具才干,却家世卑微,难服众望。
"
"
倘若袁绍掌权,以其家世门,势力必将急膨胀。
"
"
偏生此人志大才疏,若执掌大权,恐致天下大乱!
"
"
届时主公平乱之志,当从袁还是抗袁?"
"
若俯听命,袁绍无德,何以安天下?"
"
若奋起抗之,又何必今日多此一举?"
"
故而,这天子我军救得,却也救不得!
"
"
至少,此时救不得!
"
闻听此言,孙坚剑眉紧锁。
他一心欲救天子诛董卓,未料其中竟有这般玄机!
若因救驾而酿成更大祸患,确实不可妄动。
但他敏锐地捕捉到秦鸣最后一句话中深意。
"
军师既言此时不可救,那何时可救?"
见孙坚已然开悟,秦鸣展颜笑道:
"
欲救天子,须先立根基!
"
"
我军若要迎奉天子,当先据一方水土为基业,如董卓般可攻可守。
纵有叛逆来犯,亦有实力周旋!
"
"
反之,主公虽拥精兵良将,数月粮草,终是无源之水,难以持久!
"
"
立基之地!
"
此言一出,孙坚身形剧震,目中精光暴涨。
且说孙坚此人,向来以骁勇善战着称。
要论这行军打仗的本事,他确实称得上是一员虎将。
可惜,在天下大势的把握上,却实在欠缺远见。
原本任长沙太守之职,偏要千里迢迢横穿荆州北上讨伐董卓。
好容易得了南阳,还未站稳脚跟又匆匆出兵豫州。
这一路打下来,虽说是捷报频传,可地盘却如同水中月、镜中花,总是看得见摸不着。
长沙已是鞭长莫及,南阳早被袁术收入囊中,荆州更是被刘表以迅雷之势拿下。
细细想来,竟是一仗打得比一仗大,地盘反倒一块块地丢。
经秦军师这般点拨,孙坚这才幡然醒悟。
难怪总觉得越打越憋屈,原来是根基不稳!
当下也顾不上许多,连忙向秦鸣施礼道:"
军师所言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还请军师明示,这天下之大,何处才是我军立足之地?"
秦鸣连忙扶起孙坚:"
主公不必如此。
此事说来也不算难。
如今讨董之战已近尾声,正是谋划新局之时。
既然秦鸣身负军师之责,对此自然有所筹划。
不过在此之前,倒想请教主公原先是作何打算?"
孙坚闻言苦笑:"
本是一心讨贼,未曾想这些。
今日军师提起,确实令人头疼。
长沙已被刘表派张羡占据,南阳也在袁术掌控之中。
既然袁术表我为豫州刺史,不如前往豫州如何?"
说到此处,目光中带着几分期待望向秦鸣。
不料秦鸣却连连摇头:"
主公错了!
天下之大皆可去得,唯独这豫州万万去不得!
"
"
此话怎讲?"
"
只因豫州乃袁氏根基所在!
袁家四世三公,在汝南经营多年,势力盘根错节。
况且主公如今既已与袁术生隙,若去豫州,岂非自投罗网?以袁术的为人,怎会容主公在豫州立足?"
"
主上可知袁术为何举荐您担任豫州刺史?"
"
无非是看中主上骁勇善战,想利用主上罢了!
"
"
我军若要立足,必须与袁术划清界限,因此这豫州不能去!
"
孙坚闻言眉头紧锁,怒道:
"
难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