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吕布拍案怒斥:
“张文远!
莫非满帐将领,唯你知晓兵法?”
张辽正色拱手:
“吕将军息怒。
末将仅陈愚见,绝无卖弄之意。”
董卓见状,急问李儒:
“文忧,可有疏漏?”
李儒展颜一笑:
“无妨。
即便敌军意图渡河,我早命王方率八千精骑伏于孟津。
若其敢来,必遭半渡而击!”
张辽肃然行礼:
“是辽多虑了。”
吕布冷哼一声,不再言语。
董卓大笑举杯:
“有文忧运筹帷幄,吾可高枕无忧!
诸君共饮!”
觥筹交错间,帐内重归欢腾。
无人知晓——
此刻,漆黑夜色下,数百轻舟正载着精锐,悄然横渡黄河。
"
启禀主公,汜水关急报传来!
"
北邙山南麓,孙坚大营。
按照秦鸣的战略部署,主力部队已顺利渡过黄河,仅留程普率领八千将士在河北虚张声势。
正在巡视军营的孙坚闻讯,立即召见信使:"
战况如何?"
信使跪禀:"
三日前,讨董联军在汜水关遭遇惨败!
曹将军紧急求援,望主公攻河东,以分敌军之势!
"
"
联军大败?"
孙坚与诸将皆惊。
他们刚刚攻克汜水关,二十万联军竟会损兵折将?
细看曹操亲笔战报后,孙坚怒摔帛书:"
袁氏兄弟,误国庸才!
社稷大业,岂能因私废公!
"
诸将传阅战报,无不愤慨。
祖茂感叹:"
幸得军师力主北上,否则我军必受池鱼之殃!
"
韩当、黄盖纷纷附和:"
军师真乃神算!
早知联军难成气候。
"
赵云面露困惑,而孙坚心中已掀起惊涛骇浪。
这位年轻主将暗自庆幸:军师之谋,又一次挽狂澜于既倒!
众人听了赵云的话,纷纷相视而笑。
祖茂对赵云说道:"
子龙有所不知,你可知道我们为何北上?当时攻下汜水关后,大家都说要直取洛阳,但军师认为董卓兵强马壮,联军虽人多势众却难以取胜,因此力劝主公北上进军。
现在看来,军师虽未明说联军必败,但对今日局面早有预料。
"
赵云闻言不禁一震。
原来在董卓还未出兵时,秦鸣就已经预见到联军会大败?这是何等惊人的预判能力!
难怪孙坚军至今一路顺遂。
若是每次作战都能如此料敌先机,自然百战百胜。
但转念一想,赵云又皱眉问道:"
既然秦先生预见到联军失利,为何不告知袁盟主?若能提前预警,或许就能避免这场败仗。
"
祖茂等人听闻此言也都愣住了。
这确实是个问题。
毕竟他们也是联军一员,明知会败却不提醒确实不妥。
唯有孙坚缓缓摇头道:"
子龙不知,我想军师不是不愿说,而是说了袁绍未必会信。
军师常说骄兵必败,这不仅适用于我军,也适用于整个联军。
自从攻下汜水关后,联军上下已生骄矜之心。
我等不在中军,不知诸侯情形,但即便当时军师提出警告,恐怕也只会招来讥讽罢了。
"
说到这里,孙坚也只能无奈叹息。
在初时还对盟军抱有些许期待,此刻却已彻底心灰意冷。
袁绍坐镇帅帐,麾下诸侯除曹操、公孙瓒等三两人尚可称道,余者尽是些不成器的庸碌之辈!
正如军师所言,此等乌合之众,如何能与董贼抗衡?
要破董卓,终究要靠自家人马!
这般思量着,孙坚急问祖茂:
"
这几日董卓军可有动静?"
祖茂连忙禀报:
"
探马刚传回消息,董卓兵马正在驱赶洛阳百姓往长安迁徙。
每日数万人络绎不绝,看样子是要迁都了!
"
帐中诸将闻言俱是心头一紧。
先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