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骨香散 > 第7章 外来的质疑

第7章 外来的质疑(1 / 2)

第一幕

1969年的正月,青溪还裹在冷雾里,东河沟的薄荷艾贴着地面缩着,只有墓边的水泥木牌透着点硬气——上面“勿动土”

三个字是晓棠去年秋天写的,墨色早被风雨浸得淡。

公社办公室的木门被踹开时,晓棠正帮老周整理水渠工分表,抬头就看见三个穿中山装的人站在门口,领头的男人敞着领口,胸针上的“为人民服务”

晃得人眼晕。

“谁是林晓棠?”

男人嗓门洪亮,手里捏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写着“青溪县东河沟存在封建迷信标识”

老周赶紧迎上去,递烟的手都在抖:“刘组长,您是省城来的同志吧?快坐,喝碗热茶。”

被称作刘组长的男人没接烟,眼睛扫过墙上的水渠图纸,最后落在晓棠身上:“你就是那个说‘古墓孢子过敏’的知青?”

晓棠攥紧了手里的笔记本,指尖蹭过封皮的磨痕——里面记着病人的体温记录、地衣孢子的草图,还有苏明给的植物鉴定纸条。

“是我,”

她把笔记本往桌上一放,翻开画着地衣的那页,“这不是封建迷信,县中学的化学老师用放大镜看过,砖缝里的白毛就是地衣孢子,医院有七个病人的病历能证明过敏症状。”

刘组长瞥了眼笔记本,手指在纸上划得沙沙响:“放大镜看的能算证据?这就是资产阶级学术那套!”

他突然把笔记本合上,封皮上的漆皮又掉了一块,“古墓是封建残余,该挖!

薄荷艾、木牌这些,都是搞个人崇拜,全得拆!”

晓棠急得站起来,椅子腿在地上刮出刺耳的响:“不能挖!

挖了孢子再飘出来,又会有人生病!

这不是学术,是救病的理!”

眼泪没忍住掉下来,砸在笔记本的纸页上,晕开了墨迹。

老周赶紧拉着晓棠,劝刘组长:“刘同志,这事儿得再商量,社员们也不会同意挖墓的。”

就在这时,公社的门被推开,苏明骑着自行车闯进来,车筐里装着个牛皮纸袋,额头上全是汗:“刘组长!

我是省博物馆的苏明,这是省农科院的鉴定报告,还有病人的复查记录,地衣孢子过敏是真的!”

他把纸袋里的文件倒在桌上,有盖着红章的鉴定书,还有张照片——玻璃片下的地衣孢子清清楚楚。

刘组长拿起鉴定书,眉头皱了半天,没再提“挖墓”

,却指着桌上的笔记本:“这东西别再拿出来,免得传出去说搞封建。

薄荷艾的木牌也得拆,不能搞特殊。”

晓棠赶紧说:“木牌只是提醒大家别挖土,不是崇拜,要是拆了,万一有人误挖怎么办?”

刘组长沉默了会儿,最终摆了摆手:“木牌留着,但以后别再提什么‘吴氏’‘古墓治病’,看病要靠新医学。”

晓棠看着刘组长的背影,伸手把笔记本抱在怀里,纸页上的泪痕还没干,却觉得心里的石头落了点——至少,古墓和艾还能保住。

第二幕

第二天一早,晓棠刚到东河沟,就看见刘组长带着两个组员站在艾田边,手里拿着镰刀,要割地里的薄荷艾。

“这都是封建迷信的东西,留着没用!”

刘组长举起镰刀,就要往艾丛里砍。

“住手!”

王婆婆拄着拐杖跑过来,挡在艾田前,村里的媳妇们也跟着围过来,手里拿着锄头、扁担,把艾田护得严严实实。

“这艾是治过病的!”

王婆婆的声音颤,却透着股硬气,“张大妈的红疹、小柱子的咳嗽,都是喝艾水好的,你凭啥割了它?”

二柱扛着锄头站在最前面,虎着脸:“刘同志,这艾是俺们村的救命草,你要是割了,俺们就不种麦子了,反正种了也没人管死活!”

他这话一出,周围的社员们都跟着喊:“对!

不种麦子了!”

刘组长被围在中间,镰刀举在半空,下也不是,放也不是。

晓棠赶紧跑过去,拉着刘组长的胳膊:“刘组长,这艾不仅能治病,还是个标记,让人知道这里有古墓,别误挖。

要是割了,万一有人不小心挖了土,孢子飘出来,不是更麻烦?”

正说着,李伯提着个布包来了,里面装着《青溪县志》和一叠病历。

“刘同志,你看,”

李伯翻开县志,指着上面的“痒咳症”

记载,“这病在青溪有几百年了,每次都是用薄荷艾治好的,不是封建,是老辈传下来的法子。

这些是医院的病历,每个病人的康复记录都在,假不了。”

刘组长接过县志和病历,翻了几页,脸色慢慢缓和下来。

他放下镰刀,叹了口气:“我不是要故意跟你们作对,就是怕搞封建残余。

既然这艾真能治病,那就留着,但以后看病,还是要以医院的治疗为主,别总靠老法子。”

王婆婆一听这话,赶紧拉着媳妇们让开:“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刘志中卢玉清赵嫣 我的日常笔记1 刘志中张宏阳 陈情魔道:当魏无羡觉醒神尊记忆 综穿之莲花游记 官婿美人香刘志中卢玉清赵嫣 游戏入侵:我的天赋能偷万物 错嫁三年终散场,他红眼跪拦不准走 闪婚后,软饭男巨富马甲藏不住了 快穿:系统非要必我拆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