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例行装备检查。
露娜走上前,特意选择了几名黑人士兵,询问他们操作“神盾”
系统的感受,以及进行一些基本故障诊断的流程。
结果令人吃惊。
这些士兵虽然能熟练地进行穿戴和基本行走、瞄准,但一旦涉及到系统更深层的操作模式切换、能源管理优化、传感器数据校准乃至最简单的软件模块重置,他们就变得手足无措,甚至需要翻看随身携带的、已经磨损严重的纸质简易操作手册,回答得磕磕绊绊。
露娜又询问了他们的教育背景,大多数人只是耸耸肩,表示读过几年书,有的甚至直言不讳地说自己来自苏丹或乍得,是为了“更好的报酬”
来当兵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真相如同拼图般在她脑海中逐渐完整:
沙特军队,尤其是其常规部队,严重依赖外籍雇佣兵来填补员额和执行艰苦任务。
这些来自苏丹、巴基斯坦、也门乃至更遥远非洲国家的职业军人或谋生者,构成了沙特军队的“肌肉”
,但他们与先进的外骨骼系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知识鸿沟。
他们更像是操作员,而非真正理解并能充分挥系统效能的主人。
而沙特本土的士兵,尤其是军官阶层,似乎更倾向于担任管理、指挥(哪怕是低阶)和“形象代表”
的角色,他们享受着军队提供的优厚待遇和社会地位,但真正沉下心来钻研技战术、与士兵同甘共苦的职业精神,却严重缺失。
军官多为与王室或贵族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子弟,晋升往往依赖于出身和关系,而非战功或能力。
最后,他们来到了装甲兵驻地。
广阔的停车场上,一排排涂装着沙漠迷彩的钢铁巨兽在阳光下熠生生辉,气势恢宏。
这里是1a4主战坦克的天下,甚至还有少数几辆最新型号的1a5,其炮塔造型更加科幻,附加装甲和传感器模块也更多。
从纯硬件角度看,这支装甲力量的纸面数据足以让任何对手重视。
一位身材微胖、笑容可掬的沙特装甲兵上校热情地介绍着,如数家珍般地报出每一型坦克的马力、穿甲弹威力、火炮精度数字。
他特意引导露娜去看一辆1a5,夸耀其新型数字化火控系统和更强的防御能力。
然而,露娜的关注点却不在这些华丽的数据上。
她的目光如同探照灯般扫过这些钢铁巨兽的细节。
她注意到,许多坦克的履带销钉磨损状况比预期要严重,说明日常训练行驶里程可能不低,但缺乏必要的恶劣地形磨合;
一些坦克的炮管根部有不易察觉的油污渗出,可能是密封圈老化或维护不到位;
更有甚者,她看到一辆正在启动进行调动的1a4,其燃气轮机出的声音并不那么平稳,夹杂着些许异响,而旁边的维修兵似乎并未察觉,或者习以为常。
她打断上校的滔滔不绝,问道:
“上校,你们的坦克乘员,平均完成一次从现目标到命中的射击流程,需要多少时间?在模拟对抗中,与假想敌的同类装备交换比大概是多少?”
上校的笑容僵硬了一下,旋即恢复:
“哦,我们的士兵训练非常刻苦,流程都非常标准!
时间当然符合手册要求!
交换比嘛……当然是我们占据优势!”
他的回答空洞无物,完全是外交辞令。
露娜又指向那辆出异响的坦克:
“那辆车的动机似乎有点问题,不需要检查一下吗?”
上校看了一眼,摆摆手:
“小问题,小问题!
经常这样的,不影响使用。
我们的维修团队是非常专业的!”
就在这时,那辆1a4坦克在缓慢转向时,履带突然出一声刺耳的金属摩擦尖鸣,整个车体顿了一下,停了下来。
车长舱盖打开,一名同样肤色较深的乘员探出头,朝着维修车间的方向大声喊着什么,脸上带着沮丧。
胖上校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难看,赶紧示意副官过去处理。
露娜没有再追问。
她已经看到了她想看的。
这支装甲部队,拥有世界上最顶尖的坦克之一,但缺乏那种人车合一、精益求精、对装备状态一丝不苟的“骑士精神”
。
昂贵的武器被当成了普通的消耗品,依赖外籍乘员(至少是部分岗位)进行操作,而本土军官则满足于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