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斜的铁路线,"
但磷矿石总得运出去,你们现在用骆驼队?"
赛伊德放松了紧绷的肩胛,手指无意识摩挲着战术背心上干涸的血迹——那是三天前遭遇谢尔克斯武装突袭时,一名卫兵替他挡下流弹留下的印记。
"
谢尔克斯的人控制着第三沙墙以西的输油管道,作为交换……"
赛伊德用汤匙在豆汤表面画出同心圆,"
政府军默许他们每月劫持两列运矿车。
"
桌角的防风煤油灯突然爆出灯花,将众人投在帐篷帆布上的影子扯得支离破碎。
骇爪突然展开卫星地图,激光笔的绿点在六道蜿蜒的沙墙上逡巡。
这些数十年前由阿萨拉前政府军堆筑的巨型沙障,在热成像图中犹如六条僵死的蜈蚣。
"
第五沙墙东侧的新月形凹陷区,上周出现了俄制tos-1a火箭炮的热源信号。
"
赛伊德注意到地图上被红圈标注的坐标,正是他三周前秘密转移五百名矿区遗孤的临时避难所。
露娜突然咒骂着摔开卫星电话:"
gti的高层们否决了阿萨拉地区的增员提案——他们要打埃及。
"
她染成铂金色的梢还沾着磷酸盐矿特有的青灰色粉尘,在摇头时纷纷扬扬落在作战日志的加密页面上。
赛伊德想起父亲生前常说,阿尤恩的磷矿粉能腐蚀钢铁却腐蚀不了贪婪,此刻他忽然理解了这句话的深意。
话题转向重建可能性时,威龙从防水袋里抽出泛黄的《1974年中阿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复印件,指着用红笔圈注的条款:"
当年我们中国人援建的努瓦迪布港矿石码头,混凝土标号至今仍高于非洲联盟现行标准。
"
他的指尖在"
技术人才联合培养"
条目上停顿,帐篷外忽然掠过沙尘暴预警的汽笛声,五十米外的气象监测塔正闪烁红色警示灯。
"
但现在的阿萨拉需要的是……"
赛伊德用英法阿三语混杂着表达,直到蜂医递给他写满算式的草稿纸。
卫队长官突然意识到,这些来自东方的军人不仅带着bd253o吨级履带式步兵战车和四旋翼无人机,他们的战术背心夹层里还塞着《沙漠地区混凝土凝技术手册》和《光伏电站抗风沙设计规范》。
帐篷角落那台正在给电池组充电的国产风光互补电机,此刻出稳定如心跳的嗡嗡声。
威龙擦拭着夜视仪镜头,突然说起他在马里参与过的太阳能井项目——当然,他是作为保卫人员,保护中资企业员工的安全。
"
法国人建的供水站需要每月空运反渗透膜,"
他咧开嘴露出被尼古丁染黄的牙齿,"
我们给廷巴克图小学装的光伏水泵,三年只换过两次密封圈。
"
这个对比让骇爪出短促的笑声,她正在用3d打印机修复受损的无线电天线,聚乳酸塑料的甜腻气味混入了沙漠夜风的咸涩。
话题转向地缘政治时,骇爪调出全息投影的北非局势图。
代表不同势力的色块在沙墙两侧犬牙交错,中国在西北非的援建项目如星辰般散落其间。
"
巴克什的百年礼堂、阿萨拉都阿尔及尔的友谊医院……"
随着她的叙述,那些标注着五星红旗的坐标点次第亮起,"
阿萨拉的重建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
全息图的蓝光映在众人脸上,赛伊德注意到正在平板上快绘制铁路修复方案的拓扑图。
赛伊德突然想起自己捡到的大学教材里关于"
技术殖民"
的章节,此刻却觉得那些理论在现实面前苍白如纸。
当讨论深入至具体重建领域时,蜂医从医疗包底层抽出泛黄的《战后公共卫生体系重建指南》。
这个曾在德国联邦国防军服役十年的石勒苏益格人,指着扉页上的中国援非医疗队合影:"
广西医疗队在塞拉利昂抗击埃博拉时,明了双层隔离帐篷的负压系统。
"
他的叙述被突然袭来的沙尘暴打断,帐篷帆布在十级狂风中剧烈抖动,但那台中国制造的空气过滤装置仍在稳定输出洁净气流。
深蓝突然用俄语朗诵起马雅可夫斯基的诗句,经过同声传译器的转换变成阿拉伯语的铿锵韵律:"
我们要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