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锦舟没想到胡小曼看的挺稳重,还能开这样的玩笑。
他有点尴尬,“小曼姐,我这样的没人喜欢。”
胡小曼看着江锦舟窘迫的样子,不禁捂着嘴咯咯的笑起来,“我说大作家,过分的谦虚就是骄傲,你这样的要是没人喜欢,那估计北京城的男人都得打光棍。”
江锦舟......
胡小曼站起身来,“不和我你开玩笑,我先走了,你可别忘了周日九点,你可是主角。”
送走胡小曼,江锦舟也没有回学校,骑上自行车直接回家了。
胡小曼说的话虽然是开玩笑,但也不无道理,看来自已明天得去理个发,怎么也得把自已收拾的干干净净。
还有自已得练练签名,有书迷大老远过来给自已捧场,自已也得当回事。
他找出钢笔在纸上练起来,他的字本来就好看,其实练不练也无所谓,纯粹就是心理在作怪。
不过他很快想到一个问题,自已发表小说一直用是逆水行舟这个笔名,可这次自已就要曝光在大众面前,那自已是不是该签真名了。
最后他决定了,这次还是签笔名吧就和作家老舍一样,人家对外一直是老舍,从来不签舒庆春。
他还自已给自已设计了一下签名,这样到时候签起来又快又漂亮。
足足练了两个多小时,他才把钢笔放下,还别说这签名还挺累人,他觉得自已手腕都有些发酸。
第二天,下午正好没课,他和辅导员请了假,骑车来到了长安街的王府井国营新华书店,他得先来探探路,熟悉一下场地。
到了新华书店,江锦舟有点傻眼,他还真没想到现在新华书店的买卖这么好。
新华书店大概有四五百平方米,排着长长的两个队伍,人们都伸长脖子往前看。
江锦舟抬步往里面走,被一个年轻人一把拉住,“哥们,干嘛去,买书排队。”
江锦舟:“我,我不买书,我就是进去看看。”
“真的?你可别骗我,一会儿要是让我看到你拿着书出来,那你一定是插队,我可不放过你。”小伙子有些恶狠狠的说道。
这还被威胁上了,不过江锦舟也理解,这几年由于特殊原因,精神文化生活处在停滞状态。
现在好不容易迎来了曙光,所有关于精神文化的生活都是处于极度饥渴的状态,看看那报亭,电影院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不管是杂志还是电影票那都是抢手货。
江锦舟无奈地笑了笑,“真不买,我就是来看看都有什么书,改天再来买。”
小伙子还有些将信将疑,不过还是松开了手。
江锦舟信步走进新华书店,新华书店里书都放在长长的柜台里,就那种木框上面是玻璃的柜台,要买哪本,基本上是提前想好,和柜台里的售货员说,先交钱,再给拿书,当面看好,概不退换。
新华书店的书种类也不多,简单的可以分成两大类,小人书,连环画这是一类,以三国演义,水浒传为主,还有那些神话传说,比如《神笔马良》,《马兰花》等等。
剩下的就是文学作品,基本都是革命题材的,《红岩》《万山红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
售货员一共也就四五个人,分成两组,一个收钱,一个拿书。
整个新华书店乱哄哄的,几个售货员的脸色也都不是很好。
不过在江锦舟看来,能好才怪,不算图书馆里面闲逛的,光那两排队伍,江锦舟目测最少就有五六十人,而且还不停有人加入。
这年代售货员可是铁饭碗,都是挣几十块钱,人家百货大楼,饭店的售货员有歇有坐,抽时间还能打个毛衣。
他们倒好,从早忙到晚,话都比别人多说很多,腿都跑断了,钱也没有多挣,给谁谁心里也不平衡。
可是再不高兴也得干,所以想态度好就别想了。
这不好不容易排到前面的一个中年人说道:“同志,给我拿一本《迎春花》。”
“没有。”回答他的是冷冰冰两个字。
那个人嘴里嘟囔,“怎么就没有了?昨天还有的。”
“你买不买,不买就站一边去。”售货员可不惯着他。
“买买买,那给我拿一本《红岩》吧。”顾客连忙赔笑脸。
“五毛四。”
顾客赶紧递上钱。
“啪”的一声,书扔在柜台的玻璃上。
顾客一看书的封面上少了一个角,脸色有些难看。
“同志,这书有残缺,能不能换一本。”
“哪里坏了,那叫坏吗?又不影响看,就这一本了,你要不要吧?”售货员比他还有理。
后面还有人起哄,“我说哥们,你也太斤斤计较了,同志,他不要我要了。”
那个人二话没说,把书抱在怀里,头也不回出了新华书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