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朱标知道这种可能性极小,但一想到接下来自家的兄弟姐妹可能会面临的处境,心里就一阵难受。
不仅如此,朱标内心此时极为复杂。
在他心中,陆羽早已如同亲人一般,两人在武英殿相处数月,感情深厚,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
比起那些数年数月都难得见上一面的弟弟妹妹,朱标更认可陆羽的重要性。
但即便如此。
他也不愿看到双方自相残杀的局面。
然而,这一切却真实地发生了。
这一次,朱元璋没有回应朱标的问题。
此刻,让他感到庆幸的是——
宫里的朱家子弟,大多数亲王都已外出就藩,唯一剩下的燕王朱棣、晋王朱棡,两人的嫌疑可以直接排除。
剩下的嫌疑人。
即便让他痛心疾首,但从现实角度讲,也还在他的承受范围之内。
帝王天家,亲情本就奢侈。
……
武英殿内一片寂静,众人皆鸦雀无声。
朱元璋并未回应朱标的问话,然而此时的沉默,却胜过千言万语,答案已然再明显不过——锦衣卫绝不敢欺骗朱元璋。
朱标突然向前一步,朗声说道:“父皇,儿臣一心想知道,这幕后之人究竟是我朱家的谁?”
朱标的话语中透着坚定与决绝,此刻他的眼神已不见方才的彷徨,隐隐有了几分未来天子的果断与威严。
太子监国,执掌大权,更何况朱标在这大明朝堂之上的地位,远非一般太子可比,满朝上下皆知。
他便是钦定的未来天子。
天子又怎能优柔寡断?
朱元璋欣慰地看了朱标一眼,但心中的复杂情绪却依旧难以消解,众多滋味在心头徘徊。
朱元璋深深地扫视了一圈,随后屏退了身边的侍从。
这时。
他才徐徐说道。
“是汝宁。”
……
汝宁公主在朱元璋众多子女中,声名并不显赫。
她的生母也并非后宫中的贵妃,只是一名普通的嫔妾。
但好歹她也是朱家人。
朱元璋自然会为子女的未来考虑,再加上后宫中的马皇后,即便她在朱元璋面前不算得宠,也终究能有一门不错的婚事。
过上安稳的日子。
可惜的是,汝宁公主被许配给了吉安侯陆仲亨之子。
后来,因胡惟庸案牵连。
胡惟庸受尽折磨而死,其中受牵连最深的吉安侯陆仲亨,下场也极为凄惨,连同他的儿子——汝宁公主的夫婿、驸马都尉,也在那几年间丢了性命。
所以,汝宁公主早早便成了寡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朱家对这位公主确实怀有几分愧疚。
然而。
这份愧疚在大明皇室的统治和权力面前,却显得如此微不足道,不堪一击。
得知幕后之人与汝宁公主有关,朱标心中思绪万千,片刻间便将所有线索串联起来,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难道是为了那吉安侯之子?”
胡惟庸案发生在数年前。
虽然在太子朱标、陆羽等人的努力下,最终并未演变成一场大规模的血腥清洗,但凡是涉及谋反之事的人,都按照罪行轻重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株连。
毫无疑问。
陆羽站在了朱家这一边,换个角度说,也就是站在了胡惟庸的对立面。
如此看来,陆羽确实是汝宁公主的仇人之一。
可若照此推理,不仅陆羽,就连他这个太子大哥,以及面前的父皇,乃至整个朱家的人,恐怕都成了汝宁公主的仇人。
想到这里,朱标不禁皱起了眉头。
“呵呵。”
朱元璋面上浮现出一丝冷笑,嘴角勾起一抹凉意,冷哼一声道:“还能如何,无非就是那老一套罢了。”
说罢,朱元璋迈步朝着后宫方向走去。
朱标见状,急忙跟上。
他不能在此处坐视不管。
万一接下来发生什么变故。
他还能在一旁阻拦一二。
……
与此同时。
皇宫外的陆羽、刘琏和驸马都尉李祺有所行动。
而皇宫内的朱元璋、太子朱标,以及收到消息的燕王朱棣、晋王朱棡等人,也随着局势的发展,各自展开了行动。
可在洛阳新都的另一处。
汝宁公主早已搬出皇宫,如同含山、汝阳两位公主,以及此前的临安、宁国长公主一样,拥有了自己的公主府。
之前是在应天府。
如今随着国都的变迁,洛阳新都的建设自然也不会忽略皇室成员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