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年间已经够久了,当今陛下年事渐高,虽说身子还算强健,还能多活数年乃至十数年,但陛下终有驾鹤西去的那一天。”
陆羽话尽于此,方孝孺双眼一睁,心中顿时明白陆羽此举的用意,由衷说道:“先生大善。”
陆羽起身,淡然说道:“不过是照顾身边之人,力所能及的事罢了。”
谈笑间。
他便离开了这个房间。
方孝孺凝视着陆羽的背影。
久久未动,心中想着自家先生还是太过仁慈了。
君葬仪式。
古往今来,天子若入皇陵。
活着的妃嫔若未得到天子圣旨,十有八九会被葬入坟墓,以便天子在地府也不会孤单,依旧能享受人间极乐。
方孝孺此前从未想过。
自家先生会因为娶了二位殿下,便谋划到如此长远的地步。
……
一天时间过得很快,全新的《大明日报》再次被大量发售出去。
人们拿到报纸,端详一番后,脸上露出思索的神情,开始议论纷纷:“这银行一事,有太子殿下和诸多大学士参与,或许值得信赖。”
“不妨一试,将家中钱财分成几份,其中一份投到银行,既能得皇家之心,或许还能为未来投资。”
“太子殿下的名声,还是值得信任的。”
不少文人抱着这般想法,目光闪烁。
回到洛阳新都的各个家族中,开始商议此事。
而如今的《大明日报》。
在其他各地所发行的报纸,虽也会刊登各地文人的投稿、地方风情、百姓冤案以及豪族世家之事,但依旧会为洛阳新都的《大明日报》总报留出一大块空白。
将与国家政策、国之大事要事相关的内容全部刊登其上。
因此,这股风潮依旧愈演愈烈。
不过此刻。
在后宫之中,朱元璋得知此事后,忍不住放声大笑:“哈哈哈哈,到底还是几个毛头小子,处理正事、把握人心的本事,可比不上咱。
天子的声名,怎能比不上太子?
等标儿日后登上天子之位,掌握国家大权,就会明白。
天子一言,才是天下百姓心之所向、民心所归。
如今咱的声名都不管用,难道标儿的名声就管用了?
不过是换了个名头罢了,而且还比不上咱的名头。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落泪。”
“这几个年轻人,哈哈哈哈。”
朱元璋双手叉腰,面露嘲讽之色,“难不成老子还比不上儿子了?”
他将手中端详的《大明日报》放下,嘴角微微上扬,“有朝一日,咱竟能与汉文帝相提并论,由此可见。
咱大明立国根基稳固,咱这天子之位,也坐得愈发稳当。
咱这洪武一朝,可没辜负任何人。”
朱元璋对此深信不疑,极为满意地点点头。
毕竟做皇帝、做天子的,没有一个不自私,这是事实。
朱元璋初衷虽是为了朱家,但在以朱家为中心之外,为大明百姓、为江山社稷做事。
他也愿意,否则此前也不会一直支持陆羽。
推行皇权下乡。
既能巩固权力,对百姓而言也是好事。
面对朱元璋这番自吹自擂,马皇后依旧笑而不语。
待朱元璋离开后,马皇后手持插花,喃喃自语:“不管是陆羽,还是其他人,这两个年轻人可不傻。
这一次,陛下怕是又要输了。”
马皇后心思细腻,朱元璋想不到的。
她总能敏锐地第一时间察觉到。
很快,朱元璋回到武英殿,下达了两道命令,陆羽和朱标便被召入殿中。
“见过父皇,微臣见过陛下。”
“《大明日报》办得不错,今日刊登的内容更是有趣。”
朱元璋面露喜色,直接夸赞道。
听到朱元璋的话,陆羽面无表情,不动声色地凑近朱标,小声嘀咕:“不出意外的话,应该要出意外了。
陛下肯定会说‘但是’。”
朱标闻言,看了陆羽一眼。
陆羽耸耸肩,表示只能听之任之。
果不其然。
“但是!”
朱元璋话音刚落,脸上的笑意瞬间消失,一双虎目威严尽显,目光如炬地笼罩着陆羽和太子朱标,大声训斥道:“银行一事,进度缓慢,难不成单凭一份《大明日报》,把咱换成标儿,就能有所成效?
简直愚不可及,愚蠢至极!
今日,咱就与你们一同出宫,看看天下文人百姓对此作何反应,让你们亲眼瞧瞧,如今的大明究竟是谁的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