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锦衣卫的密折,上面记的是各地卫所中,军官霸凌军户,军户们艰难苟且的详细记述。
先前听朱元璋一顿怒斥,众人虽不敢顶嘴,心中却还有不忿——许是朱天子又从哪听来小道消息,误会了大家,可现在真凭实据在此,众人再没有怨言。
真实情况,可比朱元璋刚刚的骂语要恶劣得多,难听得多!
“咱真没想到,咱设立的军户制度,竟然叫这些人如此钻了空子啊!”
气急败坏骂了一通,朱元璋呼嗤呼嗤喘着粗气,背手在大殿里踱起步来。
显然,他已打定了主意,要整肃军政了。
在场众人暗下叹气,大家的日子怕是不好过了……
但他们绝没有料到,朱元璋要做的改变,比他们设想的要彻底得多!
“咱已决定,彻底改革军制,从此废除卫所制,改为府募兼并的军制!”
朱元璋的话,叫众人震惊不已。
改革军制,这可是翻天覆地的大事,其牵涉之广、影响之深,或要波及整个大明后世。
“陛下,三思啊!”
身为当下军制的既得利益者,在场之人下意识便要反对,毕竟任何改革,都是在他们身上动刀。
可朱元璋哪容这些人反对,当即横眉冷目,怒眼瞪去道:“三思!还三思什么?军政腐败至此,尔等竟不羞愧?抑或是,你们还想维持这腐败军制,从中捞取好处?”
这下子,众人哑口无言了。
谁敢反对,就是不思进取,就是纵容手下霸凌军户,从而攫取利益。
这口锅扣下来,谁还敢反对?
“这府募结合的军制,既可解决军饷不足的难题,又能为我大明充足兵力,或是解决当下腐败军政的破解之法……”
眼看武将们不敢反对,朱元璋冷哼一声,将军制改革的大略方针细细说明,毕竟陆羽也只给了个大致纲要,具体细节尚待商洽。
最后,他看向了徐达道:“天德,此事便交由你主理,咱会让太子从旁辅佐,至于其他人,若有合适意见,也可向魏国公建言,总之,大家群策群力,务要将这军制改革做好!”
虽说朱元璋命众人群策群力,可打从武英殿出去,众武将们闷头便跑,再顾不上这军制改革,原因倒很简单,这得罪全体军将的事,能不沾就不沾,免得日后招一身臊。
到最后,就只有徐达一人担上这重任了。
徐达心里苦,此刻刚从武英殿出来,他正自朝宫门口去,心中仍在揣测朱元璋刚刚的吩咐。
将卫所取消,改由府募结合的兵制,同时将卫所军户下发至乡镇村落……
这改革之彻底,着实令人咋舌。
如此庞杂繁复的改革,徐达一时也理不清头绪。
他心下烦闷,不住暗自呢喃:“上位是怎么的,好端端怎想着改革军制了……莫非是因为我前段日子跟他说的办军校之事!”
正自呢喃着,徐达忽地一愣,脑中闪现精光。
军校,改革军制,这两者都很有可能同出于一人之手。
想到这里,他加快脚步,走出宫门。
上了马车,他二话不说便直吩咐道:“去妙云那里!”
……
改革军制所涉范围颇广,饶是徐达已在军中混迹大半辈子,也要费尽心力才能整理出个方案来。
数日之后,他便将这方案送到朱元璋跟前。
武英殿中,朱元璋看着那厚达数十页的奏折,不住点头。
“勋爵九转制?我大明军功封赏,分勋、爵二位。”
“勋分九等,参照秦时军功封赏,其勋位降等继承……”
“爵非五等,依前唐爵位旧例,又依继袭与否,分加开国与不加开国。加开国爵,世袭罔替;不加开国爵位,降等袭爵……”
“凡受勋爵封赏,见官不拜,免徭役,赏实封邑……”
徐达送上的这份奏折,详细规定了大明的征兵标准、养兵模式,更有军功封赏的具体规格。
看起来,这全新军制像是将大秦的军功爵制度和大唐的府兵制度相结合,如此繁复周到,倒也像是下了番苦心。
朱元璋看得极是满意,连连点头:“果真还是天德有法子啊!”
徐达倒是满脸羞愧:“说来惭愧,这军制中多项举措,乃是承他人指点,方有所得。”
“哦?”
朱元璋眉头微一挑动,立时笑了起来:“是你那好女婿吧?”
“陛下圣明!”徐达赶忙拱手。
他在猜出军改乃陆羽提议后,当然得去请教,翁婿俩商量了好半天,才大致得出军改的具体条例,而后,徐达又花了几天时间整合细化,才得出这最终的方案。
“天德,既然这新军制是你拟定的,那改革之事也都交给你了!”随即朱元璋向徐达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