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在福建之处,同秦国(倭国)素来联系紧密、互通有无,所以陆羽他们的到来自然瞒不过去。
区区几日光景,就已然被秦国的探子全部知晓,使得陆羽他们还未到倭国,倭国之内的人便已提前知晓他们即将到来。
从洛阳新都到福建,这消息传播的时间已足够他们反应了。
“先生要来我倭国?”
一年轻人面露惊诧之色,缓缓说道。
如今随着秦王朱樉前去美洲之处,在倭国之内做主的自是秦王世子朱尚炳,还有如今秦国的左相郑九成。
左相郑九成在未到秦国之时,一直在秦王府内担任重要职务,如今也算是一步登天,未曾在大明朝位极人臣,却在这秦国之内有了属于他的一席之地。
此刻这位当朝左相难得地面露拘谨之态,心神略微起伏:“先生来我倭国,若是能长留,恐怕我倭国实学之道自是能够大幅推广。
先生此行虽是海外之行,但恐怕不过是借道于此,并不会前去美洲、欧洲之所。
如此一来,我等之人在其中可做的文章就太多了,或许便是我秦国数年以来所遭遇的最大机缘。”
左相郑九成深吸一口气,目中流露着道道精芒,开口直言,也让面前的秦王世子,如今的秦国太子朱尚炳心神起伏不断。
毕竟他心中也知晓,眼前这位当朝左相所说的并非虚言,而是实打实的真相。
大明朝不正是由于有了陆羽这位实学圣贤,才能在短短的数十载时光之内有了如今的天朝上国之名,甚至还能够支持皇室子嗣探索此方世界。
天圆地方之说早已被打破,海外的广阔天地正等待着开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任何一处土壤,在不远的未来都将成为他们朱家人的。
这份野望,便足以让此方世界的任何朱家子孙为其疯狂。
“好好好。”
秦国太子朱尚炳抚着大掌,面上更是带着浓浓喜悦笑意。
他迅速反应过来,抚平脸上的神情后,又是大手一挥,直接跟面前的郑九成商讨起来:“此间要事,左相先生乃我大秦柱石,事关重大,务必要照顾妥善,可万不能让先生对我大秦失望。”
“此事乃是影响我大秦国运之事,绝不可有半分不顺。”
“微臣明白。”
郑九成躬身行礼,嘴角边亦是噙起了丝丝笑意,赫然间对于此事特别赞成。
很快,这消息传遍整个秦国。
那些秦国的统治阶级、一众群臣,皆都是大明之人,只有少许的倭国本土之人。
那也是学习了大明的文化,经过多方检测已然成了汉人的,所以才能登堂入室走到这一步,否则又岂能让这些倭国之人占了上风?
绝不可能。
“先生竟要来我秦国?如此妙事,当浮一大白。哈哈哈哈。”
“先生来我秦国,我秦国岂不是也要如同大明那般一飞冲天?假以时日,这天下之大,怕是我大秦亦要如同大明那般永世长存。”
“莫忘了欧洲之处,如今悬而未决,还未曾盖棺定论;还有那非洲之处,还有其他的群岛之地。”
“天下如此之大,终有一日,世间只会有两个王朝,那便是大明,还有我大秦。”
“天朝上国,世间之大,唯两者尔。”
众多臣子面露红光,脸上的笑意极为浓郁,一个个也同样甚是满意。
只因他们这些从大明搬迁而来,如今已是到了大秦之处的世家大族、地方豪族,如今所获已然不少,已是成了大秦之处乃至美洲之地的一方大佬。
放在大明。
他们这些人不过也就只是二流而已,可放在眼下的大秦,却已是顶尖,甚至肉眼可见的是,在不远的未来必将因此变得更强。
这其中的好处,又岂是三言两语能够说透说完的?
事情远没看上去的那般容易,就连那些本土的倭人,一个个也挥舞着双臂大声开口:“是秦国的天子。我们的天皇之师要降临了吗?”
“此事定是我秦国上下所有人的荣光,所有人的幸运之事。”
“贵乎,贵乎!该以此臣服。”
这些倭人在遇到比他们更加强大的存在之时,归顺似乎也就成了理所应当,甚至还是打从心眼里面的臣服。
连同这些大明人也都不得不叹服。
就在秦国从太子朱尚炳到群臣、百姓、贩夫走卒都开始四处忙碌之时,陆羽在福建之处,却是迎来了他们的一份大礼。
孔家给安排的下榻之处。
放眼望去,面前尽是一道道莺歌燕舞的身影。
一排排的女子气质不一,面上乖顺温和,眉眼之处却比江南水乡的女子还要显得柔弱乖顺,仿佛是专门为伺候人而孕育而生的一般,低眉顺眼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