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复兴根据地的混合机群如同幽灵般突破霓虹残破的防空网,径直飞向本州岛腹地时,东京的景象并非他们的终点。
他们的目标,承载着更深沉、更残酷的战略意图——摧毁一个民族的灵魂锚点。
京都。
为什么是京都?
这个问题,在复兴根据地最高指挥中心的决策层中,甚至未曾引发过多争论。
它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军事重镇,没有密集的兵工厂或大型驻军。
但它的意义,远超任何军事基地。
京都是霓虹文化的“源点”,是千年古都,是神社佛阁、枯山水庭园、传统技艺与精神信仰的物质凝结。
它代表着霓虹民族的历史连续性、文化自豪感以及那份深植于骨子里的、即使在末世也未曾完全磨灭的“优越感”
轰炸京都,正是这种战略意图最极致的体现。它不是在攻击军事目标,而是在执行一场针对文化的死刑。
这比杀死更多普通人更能从根本上摧毁一个民族的抵抗意志和复兴根基。要打断脊梁,就先焚毁其精神的庙宇。
……
漆黑的夜空,被24个巨大的、如同移动山岳般的黑影所划破。
b-52J“同温层堡垒”战略轰炸机,这些诞生于旧时代却在新纪元扮演死神角色的庞然大物,在歼-16战斗机的无声护航下,抵达了京都上空。
京都,这座千年古都,此刻大部分区域因电力系统瘫痪而陷入黑暗,仅有零星的应急灯光和车辆移动的光点,如同萤火般微弱。
许多市民或因疲惫,或因对远方东京战事的无知,已然入睡,或在惶恐中寻求着庇护所的些许安宁。
他们并不知道,死亡已悬于头顶。
“轰炸编队就位,目标区域清晰,气象条件符合预期。”
编队指挥官的声音在加密频道中响起,平静得不带一丝波澜。
“授权执行“焚烧”行动第一阶段。”
“重复,授权执行。”
命令下达。
b-52J的弹舱门缓缓开启,如同巨兽张开了吞噬之口。
第一批凝固汽油弹,如同死亡的果实,脱离挂架,向着预定的城市外围区域。
西北面的金阁寺区域、东北面的银阁寺哲学之道区域、西面的岚山麓以及东面的山科区边缘一一坠落。
没有刺耳的俯冲呼啸,只有炸弹脱离机体时沉闷的机械声和它们划破空气时越来越尖锐的嘶鸣。
紧接着——
“轰!!!!”
“轰!!!!”
“轰!!!!”
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接连响起,打破了古都夜晚的寂静!
爆炸点瞬间腾起巨大的火球,炽烈的光芒将周围的黑暗粗暴地撕开,映照出古老建筑的轮廓和惊慌失措的人影。
凝固汽油弹内装填的凝胶状汽油和特殊助燃剂在撞击的瞬间被引爆、飞溅,附着在一切它们接触到的物体上。
木制的町屋、古老的寺庙楼阁、庭院中的枯树、停放的车辆……以及来不及躲避的人类身体。
粘稠的火焰如同活物般蔓延、爬行、跳跃。
木质建筑几乎是见火即燃,火势以惊人的速度向外扩张。
仅仅在几分钟内,京都的外围区域,就被一道不断向内推进、高达数十米的熊熊火墙所包围。
火焰咆哮着,发出如同万千恶鬼齐嚎的恐怖声响,热浪扭曲了空气,将夜空染成了地狱般的橘红色。
“着火了!快跑啊!”
“救命!妈妈!”
“往城里跑!中心没有火!”
恐慌像瘟疫一样在人群中炸开。
被爆炸和烈火从睡梦中惊醒的人们,穿着睡衣,甚至赤着脚,哭喊着从家中奔逃而出。
他们本能地朝着火焰尚未蔓延的城市中心地带。
例如御池通、河原町一带,以及京都御所周围相对开阔的区域——涌去。街道瞬间被逃难的人流所堵塞,哭喊声、呼救声、践踏声与火焰的咆哮交织成一曲末日交响曲。
这正是“东风计划”所精心计算出的结果。
持续强劲的西北风,如同无形的巨手,推动着外围的火墙稳定而坚决地向内压缩,驱赶着惊慌失措的人群,将他们像羊群一样赶向预设的屠宰场。
城市中心的人口密集区。
在第一波轰炸结束约二十分钟后,当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