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观的税收,也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尤其是军人和重体力劳动者的精神需求。
随后,一些基础的纺织利用修复的纺织厂生产军服和民用布料、日化生产肥皂、牙膏等、家具、小型五金等民用工厂也相继恢复生产或新建。
为了防止经济过热、恶性通货膨胀或资源错配,“远征”
系统在林禹的授意下,构建了一套精密的调控机制:
贡献点锚定与物资调控:贡献点的价值,被严格锚定在基础物资,主要是粮食、药品、盐、糖和关键公共服务如电力、基础医疗上。
农业的爆式增长和战略物资,药品、盐、糖的根据地控盘,提供了充足的“压舱石”
商品。
当市场出现波动时,政务院下属的商业物资调节局会直接向市场投放储备粮、渔获、基础药品及盐糖等必需品,平抑物价,确保贡献点的购买力基本稳定。
同时,对军工、能源、交通、药品、盐糖等核心领域的工资和产品价格实行指导价管理,避免资本无序冲击。
债券的利息支付,主要来源于两大块:一是“轮战”
和优化打击获取的净点数收益,这部分由军事行动的效率保证
二是投资产生的实业回报,例如国营工厂上缴的利润、烟草专卖税收、港口使用费、铁路运输收入,以及根据地控制的盐、糖、基础药品等战略物资的专卖收益。
这形成了一个闭环:债券资金投入生产→产生商品和利润(包括武器、工业品、粮食、药品、盐糖等)→利润部分用于支付债券利息→民众获得收益,增强购买力和对体系的信心。
随后,各地市政府根据林禹指示的“灵活原则,有序放开”
,在确保战略资源和国家经济命脉(包括粮食、能源、药品、盐糖等)掌握在国营手中的前提下,开始允许并鼓励小型私营个体户进行经营。
为了进一步激活微观经济活力,并为这些私营活动提供合规、受控的金融支持,“远征”
系统主导成立了“复兴展银行”
。
该银行利用部分债券资金作为本金,向符合条件、具备可行盈利预期如涉及民生服务、手工业、本地特产加工、小型流通等的私人小型企业或个体户提供小额贷款。
贷款申请需通过“远征”
系统的信用和项目评估模型审核,确保资金流向有利于补充国营经济短板、满足民间多样化需求的领域。
例如,一个由几位厨师家庭出身的幸存者打算合伙开一家小餐馆,或者一个懂技术的工人想开设农机维修铺,在提供详细计划和担保后,都有可能获得低息启动贷款。
这既避免了民间高利贷的滋生,又将私营经济更紧密地纳入了官方金融体系的管理范畴。
金融监管与风险隔离:“远征”
系统本身就是最强大的金融监管机构,任何大规模的、异常的贡献点流动都会被监控。
禁止任何形式的民间高利贷和非法集资,所有金融活动必须通过系统认可的渠道进行包括债券和复兴展银行的贷款。
债券市场和银行信贷是唯二受控的官方投融资渠道,有效避免了资本空转和投机炒作。
债券资金和银行本金设立专用账户,流向受到严格审计,确保资金优先用于实体生产和获得授权的商业活动。
重建的工业品、丰收的粮食、捕捞的海产、药品、盐、糖、香烟以及其他轻工业产品,开始大量涌入市场。
由小额贷款催生的小餐馆、维修店、手工作坊等,则进一步丰富了服务的供给。
民众手中因债券利息预期、参与各项建设工作以及经营小生意而增加的贡献点,有了更多可以购买的商品和服务。
这使得贡献点的购买力保持稳定,甚至由于商品和服务日益丰富而感觉“更值钱了”
,有效避免了因货币可能带来的恶性通货膨胀。
经济的各个环节开始形成强劲的正向循环:债券募集资金→大部分投入工农业、战略物资生产和基础设施,小部分注入银行作为信贷本金→工农业扩大生产、战略物资储备充盈、基础设施提升效率、银行信贷激活私营经济→丰富的商品和服务投入市场满足消费、创造就业和利润→民众收入增加、对未来预期乐观→更愿意消费和进行投资→根据地财政和系统点数收入增加、银行信贷资金得以回收和补充→进一步扩大再生产、支持军事行动并持续赋能微观经济→军事行动开拓空间、获取资源、保障安全,为经济展提供更稳定的环境。
整个复兴根据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