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推动的各项制度性建设也在稳步推进。
人才流动计划开始显现效果。
林禹从内卫部队和陆战一旅中,批选拔了约五百名在之前防御战和清理行动中表现出色、意志坚定、对新秩序忠诚度高的士兵。
他们经过短暂但严格的政治审查和基础行政管理培训后,被补充进了重装合成旅或空突旅的基层连队,甚至有些表现优异者进入了作战序列。
这不仅加强了主力作战部队的战斗力,也为这些人类士兵树立了明确的晋升通道。
起到了极佳的示范效应:只要努力、忠诚、有战功就能进入核心的武装力量,获得更高的荣誉和待遇。
而他们空出的内卫岗位,则由部分“退役”
的系统士兵和更多经过严格背景调查、在重建工作中表现积极的幸存者填补。
这套流动机制,如同社会的血液循环,既保持了核心军事力量的纯粹性和战斗力,又让治理机构充满了来自基层、经过实践考验的新鲜血液,增强了体系的活力。
经济与分配体系的重建是稳定人心的关键,在远征机ai支撑下,一套全新的按劳分配制度开始运行。
货币暂时退场,取而代之的是每个人独有的电子账户。
所有参与重建工作的人员,其工作内容、强度、所需技能由ai进行评估,折算成“贡献点”
作为报酬,每日或每周直接打入个人账户。
贡献点可以在政府设立的各类物资供应点兑换食物、衣物、日用品、改善居住条件的资格等生活资料。
多劳多得,这一基本原则得到了清晰体现,极大地激了人们参与劳动的积极性。
废墟清理、房屋修缮、道路疏通、农田复耕……各项工作以前所未有的度展开。
基层治理重建也提上日程,面对千头万绪的民生事务,原有的政府架构显然不足以应对。
一场大规模的公职人员招聘考试与面试迅组织起来。
应聘者需要经过两重考核:先是远征机进行的标准化测试,评估其逻辑能力、基础知识水平和心理素质。
随后是由“退役”
系统士兵转型的官员和少数可信赖的原政府官员组成的面试团,考察其沟通能力、责任感和对重建工作的理解。
这套组合旨在选拔出既有基本能力,又能理解并融入新治理模式的人才。
先军政策被明确提了出来,为了确保武装力量的绝对忠诚和战斗力,同时也是对军队在拯救和重建城市中巨大牺牲的回报,军人的待遇被大幅度提高。
他们的贡献点津贴远高于同级民事岗位。
宣传部门开动一切可用媒介,大力宣传军人的奉献和英勇,塑造其“城市守护神”
的形象,显着提高了军人的社会地位。
同时,对军人家属的优待政策、对牺牲士兵家人的抚恤金补偿(以贡献点和高等级物资配给形式放)都得到了严格落实。
对于那些因伤致残、无法继续服役的士兵,根据其表现,或被安排到力所能及的轻便工作岗位(如图书管理员、仓库登记员),或直接放足以维持一家三口基本生活的生活补助。
这些措施,虽然消耗了部分资源,但凝聚了军心,也向全体市民传递了“奉献必有回报”
的明确信号,巩固了社会稳定的基础。
最终,所有这些举措。
ai管理、人才流动、按劳分配、公职招聘、先军政策都需要在一个稳定的框架下运行。
在林禹的授意下,由远征机ai提供法律文献和数据支持,召集了残存的专业法律人士、军方代表以及政府代表,经过密集的协商和讨论,一部适应新宁市现状的临时基本法雏形得以确立。
这部法律虽然简单,但明确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定了公共秩序和财产分配原则,界定了各类行为的奖惩标准。
它旨在终结混乱初期的无序状态,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理。
法律的公布和执行,标志着新宁市的重建工作,从应急响应阶段,开始步入有章可循的秩序重建阶段。
而这一切的基石——命运科技实验室,并未止步于“远征”
ai的成功部署。
在林禹的授意下,实验室的多个研究小组正朝着不同方向悄然迈进:
能源小组正致力于“核能转换器”
技术的民用化,尝试开更小型、效率更高的无线能源接收装置,目标是未来能够为单个家庭、甚至移动设备供电,彻底改变能源获取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