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多,该出去送丹了。
如果能把蛇丹给复制一遍,那他就不用隔三差五地往那铁罐里头的三部洲跑了。
不过他总觉得这些蛇丹恐怕没那么容易复制,
【等下,我刚才在论坛似乎现了一件事,和法厄同有关。
】
“她上论坛了?”
【不是直接提到她,你看这个帖子。
】
商洛打开手机扫了一眼
有人在论坛里了帖:
《六岁小孩真是人嫌狗厌!
我儿子手贱在物资票上申了3oo箱盐汽水!
救一下!
》
下面附了照片。
堆成山的盐汽水从家门口一直堆出来,后面的货车还在往巷子里搬运。
周围的邻居都震惊地看着,汽水都快把路堵上了。
“好家伙”
商洛记得自己好像听过类似的事,还是戚园做的。
她说她小时候填过二百斤西瓜,后来被一顿好打。
但是二百斤西瓜其实也就十几个大瓜。
西瓜还挺能放的,自家吃一半剩下的送给邻居,没什么大问题。
但是三百箱盐汽水那问题就大了。
就算三天一箱,这三百箱也能喝上好几年。
“他怎么一下子添了这么多?”
【因为这是半年的物资。
】
“那他就麻烦大了”
长安米贵在这里不是个典故。
应天的米是真的很贵,这个物资票是用来换米和其他基本生活物资的。
反过来说这也是米家贵的原因,因为在这里有个户口的根本就不需要自己买米。
如果从外地来应天居住,若是在学校倒是问题不大,因为学校有口粮。
但是如果自己来这里无所事事地闲逛,光是米价就会把人给吓走。
这在各地基本都是这个程序。
虽然没有明说,但这是在路引取消后的,对人口无序流动的“弹性限制”
。
因为应天不养闲人,除了可以让无所事事的人少些之外,也可以让没有工作的人尽快找一份包吃的工作——无论如何多少找一份,只要有米吃就行,别在街上闲逛就好。
而如果有人把自己的票给胡乱填了,那麻烦就大了。
如果直接去买的话,一石米要五六两,也就是二百斤左右的米要五六两才能买到。
折算一下,一个不大的电饭煲煮一锅饭就要五六十,大的电饭煲搞不好要一百文一锅,这是一笔高得能让人联想到灾年米价的巨大支出。
“所以这玩意儿是怎么填错的?六岁小孩是怎么拿到图章的?怎么贴上邮票的?他又怎么知道这正好可以要3oo箱盐汽水?”
【所以这种事还是挺稀罕的这小孩模仿能力还挺强的。
而且他好像看到自家的额度记录了?所以照着上限用盐汽水的价格做了个除法。
嘿3oo箱就来哩。
真是个小天才。
】
“所以这事现在解决了吗?”
【没有。
我看了后面的讨论,照理说这些物资是绝对绝对不可以转卖的。
被现了会直接下罚单,工作恐怕也要出问题。
但是如果不回收一点成本的话,这笔开支对他们家还是太大了——最关键的是还没地方放,回头占道了又要交罚金,送人又不太舍得。
不过到最后,有人提出了救星一般的建议:建议他去江宁县衙上个文书。
】
“那有什么用?”
【这个就是问题的关键。
刚才戚园提醒了你一下,不要老是往罗马式的行政系统上靠,就和这个有关。
我现县衙的事务相当有弹性,因为县令对一县事务的裁量权力是非常大的——在规矩上稍微有些问题,但伦理上合适的请求,你去县衙里面都能办到。
因为知县有权力从伦理方面进行一些柔性的裁量。
有县衙里面的人还确实去找知县问了一下。
】
“结果呢?”
【知县给了个初步的方案:反正盐汽水是基本物资,县衙也要采购的。
所以趁着没有雨水弄湿巷子,他赶紧来一趟县衙开个听证会,然后让把这些盐汽水入县衙的库,然后他折算一下把县衙的米给他过去。
】
“这也行的?他有必要帮这个忙吗?”
【有两个原因。
如果施行罗马法的话,这种没道理的请求一般是不会管的,因为这完全是个人事务。
但是知县是父母官,你们江宁县的知县好像是个六十岁的老头子吧,按年纪来说别说父母,做爷爷都够了。
知县办事就得和罗马那边的行政官反着来——不是‘能不管就不管’,而是‘只要能管的就一定要管’。
要不然一县之内但凡有个头疼脑热的,都可以说是知县本人作为不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