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那天,陆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捯饬了老半天。
她化了当时最时兴的妆容,眉毛描得细细弯弯,嘴唇点了些口红,显得气色极好。
她换上了厂里设计的最新款服装——一件收腰的格纹呢子大衣,一条挺括的直筒裤,里面搭配着高领毛衣。
站到灯光下时,连见多识广的摄影师都忍不住点了点头。
拍摄过程对陆羽来说比管理工厂还累。她要按照导演的要求,穿着不同款式的衣服,在简单的布景前走动、转身、展示,脸上要一直带着自信、亲切的微笑。
最后一个镜头,她举着一块精心制作的牌子,上面清晰地写着“京市润羽制衣厂”,面向镜头,字正腔圆地念出工厂的名字、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
“京市润羽制衣厂,诚招全国加盟合作伙伴,共创财富未来!”
广告片子不长,也就一分钟左右。但在广告播出的那天晚上,守在电视机前的一些观众,还是被牢牢吸引住了。
荧幕里那个容貌俏丽、穿着时髦得体、举止大方自然的姑娘,是谁?是电影明星吗?没听说过啊。
可她穿的那些衣服真好看,比百货大楼里挂着的样式新颖多了。
更重要的是,她说的“加盟”是什么意思?自己也能开一家卖同样漂亮衣服的店?
新颖的广告形式,漂亮的主角,加上“加盟”这个对大多数人来说充满诱惑和未知的新鲜词,几种元素叠加,产生了爆炸性的效果。
第二天上午,刚过八点,厂里办公室那部黑色的摇把电话,就像着了魔似的响了起来。
“叮铃铃——叮铃铃——”
第一个接线员小江拿起话筒:“您好,京市润羽制衣厂。”
“喂!俺是东山省的,俺在电视上看到你们广告啦。那个加盟是咋回事?啥条件啊?”电话那头传来带着浓重口音的急切声音。
小江按照之前培训的话术,开始回答。
这边还没说完,另一部电话也尖锐地响了起来。紧接着,第三部也响了起来。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几乎没有间断的时候。
两个负责接线的姑娘忙得满头大汗,嗓子都快哑了。
见状,张小清都加入了接电话阵列。
但这还只是开始,随后的几天,电话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天南地北的口音,问着大同小异的问题:加盟费多少?怎么供货?有啥支持?
幸好陆羽早有预料,提前对办公室和销售科的人进行了集中培训,把加盟政策、流程、常见问题都梳理了一遍。
所以,虽然忙乱,但接起电话来,大家还是能做到有条不紊,不至于一问三不知。
电话轰炸的同时,更让陆羽没想到的是,上门的人也开始络绎不绝。
先是京市周边县市的,骑着自行车、坐着长途汽车就找来了。
接着,河北、天津、山东,甚至更远的辽宁、河南的客户,也拿着记下的地址,风尘仆仆地出现在厂门口。
“请问,这是润羽制衣厂吗?俺们在电视上看到广告,专门坐火车来的。”
“陆厂长在吗?我们想谈谈加盟的事儿。”
“我打过电话了,你们这是可以批发衣服吧?我羊城来的。”
……
而大多数看到电视上的陆羽出现在眼前时,更是激动得很。
这真人比电视还要好看,竟然还是厂长,不得了哦。
顿时,厂里的接待室一下子就不够用了。陆羽和张小清只好分开,各自占了一间办公室,同时接待客户。
有时候一顿午饭要分好几次才能吃完,上厕所都得小跑着去。
最让陆羽动容的,是几个从四川、甘肃过来的客户。
他们坐了三天两夜的绿皮火车,一脸疲惫,但眼睛里都冒着光,拎着的行李包里,装着东拼西凑来的钱。
“陆厂长,不瞒你说,我们那地方偏,好衣服少。我在电视上一看,就觉得这衣服肯定好卖。这是机会,我得抓住。”一个从甘肃来的中年汉子,操着不太流利的普通话,激动地说。
陆羽亲自带这些远道而来的客户参观工厂。
只见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里,几十台缝纫机齐声作响,工人们埋着头,手脚麻利地赶制衣服;裁剪区,老师傅用划粉在厚厚的布料上画出线条;质检区,女工仔细检查着每一件成衣,剪掉线头,熨烫平整……
规范化的流程,严格的质量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