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重回八一小山村,日常过日子 > 第137章 养猪场初具规模

第137章 养猪场初具规模(1 / 2)

余坤安先一步到了村委。场坝上打牌的人还没散。

等余朝山领着张书记和余朝民进了办事处,余坤安赶忙掏出烟,挨个敬上,这才说起正事。

“好小子!有闯劲儿!比我们这些老家伙敢想敢干!”张书记点上烟,赞了一句。

“就是!好好干,给咱村争光,年底公社开会脸上也有光!”

余朝民也笑着鼓励,随即话锋一转,“不过阿安,摊子铺得不小,光有冲劲不行,得一步一个脚印,稳当点!”

余坤安连连点头:“书记、叔,你们放心!我们肯定踏踏实实干!就是以后少不了还得麻烦村委支持!”

“这个没问题!”张书记爽快应承,“你山叔说得对,这是咱村头一份,必须支持!证明给你开,但你们可得把场子支棱起来,办好了,大伙儿脸上都有光!”

“一定!一定弄好!”余坤安赶紧表态。

鲜红的印章“啪”地盖在《家庭副业经营证明》上,余坤安心里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又陪着几位长辈闲聊了会,他才脚步轻快地揣着证明回了家。

证明到手,养猪场立马就能动工了!当天下午,余坤安就把余大伯、余二伯两家人全叫到了自家堂屋。

他先把那张盖着红戳的证明给大伙儿传看了一圈。接着,当着大家的面,他们三兄弟一家拿出一千二百块钱,整整齐齐三沓用橡皮筋捆扎好的“大团结”,郑重地交到余父手里,由他统一记账保管。

真真切切看着那厚厚三沓票子摆在桌上,余大伯、余二伯和两位伯娘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实实在在被震住了——他们压根没想到这几个侄子,短短时日真能掏出这么大一笔现钱!

“干!这养猪场必须得干成!”余大伯激动得一拍桌子,再无半分犹豫。余二伯也重重点头,眼神里全是决心。

盖养猪场不比盖住房,要求没那么高。余父哥仨一合计,决定不请外头工匠,就发动自家劳力干!能省一分是一分,力气他们有的是!

之前清理银盘坡攒下的石头正好派上用场,拿来填地基,又省下一笔。

第二天,余父就去砖瓦厂把材料订好了。银盘坡山脚下,正式破土动工!

三家能扛活的汉子全上了阵,加上大伯娘她们搭把手帮忙,一共十二三个壮劳力。挖地基沟的,去河坝拉沙子的,搬石头砌墙的……干得热火朝天。

余家这大动静,很快引来了村里人的注意。之前余坤安请人清理山坡,大家就知道他要盖养猪场,可真看到这么多人甩开膀子在银盘坡干起来,还是忍不住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场坝上打牌的、闲磕牙的,目光都不时往那边瞟,压低的议论声此起彼伏:

“啧啧,老余家这是要搞大阵仗啊?这么多人……”

“哼,瞎扑腾!养几头猪还值当兴师动众盖排场?我看呐,是钱票子咬手咋地?”话里透着酸气。

“就是,挨着河沟子,等天一热,那味儿还不得熏死人……”这是担忧的。

“你们懂个啥!人家阿安脑子活泛,指不定真能干出点名堂……”也有带着羡慕和期待的。

这些闲言碎语,余坤安听见了也只是笑笑。他知道,这会儿说啥都是虚的,干出实实在在的样子来,才是硬道理!

忙活了几天,刚有点模样,老天爷却不给脸,淅淅沥沥下了两天小雨。

地基坑里积满了水,只能停工排水。余坤安还特意抽空跑了一趟县城,托王国成的关系,花高价弄回来几袋紧俏的水泥。

一大家子就这么起早贪黑,铆足了劲儿干,一直忙活到正月二十,养猪场的主体才算大体完工。

主体落成那天,余父特意带了一挂鞭炮到银盘坡。“噼里啪啦”一阵脆响,算是给这新场子添点喜气。

此时,养猪场已初具规模:沿着山脚,一道一人多高的石头围墙稳稳立起。围墙里面,十间猪舍整齐排开,一间存放饲料和家伙什的仓房,还有一间带土灶的简易伙房也都盖好了。

余父还从家里搬了张旧木板床放进伙房,他语重心长地叮嘱:“以后晚上得有人在这守着,防着野牲口,也……防着点歪心思。小心驶得万年船。”

养猪场主体建好,接下来最要紧的就是解决养猪场的口粮和猪崽的问题。

余坤安带着两个堂哥,揣着村委开的证明,直奔镇上的粮油加工坊。

进了门,余坤安先给管事的负责人递上两盒好烟,脸上堆满笑:“师傅,过年好!给您添麻烦了!”接着双手把证明文件奉上。

负责人接过烟和证明,仔细看了看,脸上露出笑容:“哟嗬!家庭副业?还是养猪场?好事啊!小余同志是条敢想敢干的好汉!豆粕、豆饼是吧?没问题!”

人情社会,香烟开道,证明作保,事情办得出奇顺利。不仅谈妥了头一回要买的量,还跟加工坊定下了以后定期来买的章程,价钱上也给抹了点零头

最新小说: 侯子高老师我保了 诡秘神国 差一点我就碰到月亮 女尊:大佬逃荒种田宠夫郎 神印:柔弱魔法师,只有亿点人脉 原神钟离bg之小青龙穿越了 启禀殿下,世子今天还在装 炎灵珠 我在大唐当道姑 顾靖泽白今夏小说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