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浇地其实就是山地
水田都集中连片,位于大蒙山山脚处;水浇地和山地则在北面的老柳坡上。
如今,水浇地和山地上的玉米刚刚收割完毕,需要翻地,水浇地上要种小麦,山地上要种土豆和红薯。刚收好的水田还得晒晒,撒上油菜籽,等明年5月份收了油菜籽,再种上水稻。
当下的农村现状就是,一家人一年到头都得在地里忙活,春种秋收,夏耘冬藏,每一个环节都不敢有丝毫懈怠,就盼着能多打些粮食,让一家老小都能吃饱穿暖,在这土地上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奶、爹、娘,吃饭啦!”随着大嫂李美花的一声吆喝,最近天气渐热,一家人都在屋外用餐。大哥余坤军将余父亲手打造的大八仙桌搬到门槛台阶上,招呼大家吃饭。
饭菜十分简单,只有玉米糁子饭,这还是分产到户后,余母高兴,特意让大儿媳蒸的,还炒了洋芋丝、番茄鸡蛋,凉拌了茄子和折耳根。
一家子人或坐或站的,在院子里面吃着饭。
饭后,二嫂杨月荣和媳妇王清丽收拾碗筷,大哥默默挑起水桶去老水井挑水,大嫂则拿起家里小子的破裤子在院子里缝补,孩子们在一旁嬉闹。
余坤安时隔多年再次看到这幅温馨场景,心中感慨万千,年轻真好。余奶从房间慢慢出来,悄摸往余坤安手里塞了个鸡蛋。
“安子,早上是不是起晚了没吃饱吧?这是阿奶特意留给你的,一会你偷偷吃哈,别被他们看到。”
余坤安哭笑不得,他心理年龄六十多岁,已经好多年没感受过这份关爱了。
“阿奶,你吃吧,你好好养身子,等我带你过上好日子,天天吃白米饭、蒸馒头、蒸大肉包子、炖肉、炖大肉骨头吃。”
“呵呵……大肉骨头阿奶吃不动喽,但是阿奶就知道,安子定会有出息的。”余奶张开不剩几颗牙齿的嘴,笑得皱纹都皱成了一团。
余坤安看着余奶剩下的几颗牙齿,心里暗暗琢磨,暗自思忖,得尽快赚到钱,余奶现在吃饭只能吃软食,得用仅剩的牙齿细细磨。到时候给阿奶换一副假牙,以后日子慢慢变好,也让阿奶能吃到跟多好吃的。
旁边的余父看着奶孙俩的互动,斜睨一眼,但是没说话,怕招来余奶的唠叨。
“阿爹,抱抱”一个小萝卜头跌跌撞撞跑到余坤安腿前,双手抱住他大腿,露出几颗小米牙,是他小儿子余文洲。
看着这么可爱萌人的小儿子,和前世高大的儿子完全联系不到一起。
余坤安顺手把小儿子抱在腿上,摸摸他软软的小肚子,笑呵呵地说:“洲洲刚刚吃饱饭饭了吗?”
“肚肚吃饱了,吃蛋蛋了。”
小儿子年底才满2岁,话还不太利索,可可爱爱的,余坤安抱着他稀罕了好一阵。
余奶在一旁笑呵呵地看着。
闲坐片刻,小儿子挣扎着下地,余坤安放下他,拍拍他小屁股蛋蛋,说:“慢慢走,别摔了。”
随后他朝屋里走去,刚迈进门槛,就看到容貌秀丽的媳妇扎着一个小马尾,朝他淡淡看了一眼,又低头纳鞋底,看尺寸像是给小儿子做的,小儿子才学会走路不久,一天就想着下地蹦跶,脚长得也快。
余坤安望着年轻的媳妇,心中激动不已。
恍惚间想起刚结婚那会儿,媳妇还留着长长的辫子,又黑又粗,后来生完大儿子时,奶水不够,就用头发换了细粮,熬米汤给大儿子,从此她再没留过长发。
他媳妇家在隔壁镇王家院子,他们也是在镇上冬月赶大集时见面认识的。
余坤安从小被老太太惯着,肩不能挑,手不能提。
他在镇上上完初一就不上学了,整日里游手好闲,还爱去镇上玩耍,不上地里出工,养的细皮嫩肉的。
再加上遗传余母那边的基因,身高1.78米,在南方算大个子,长得是不像山里人。
但到了十七八岁,余父余母也开始犯愁了,周边都晓得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担心他找不到媳妇,开始四处为他打探。
结果在赶集时遇到了他媳妇。那会儿王丽清在集上陪着王父卖他用竹子编的筲箕、簸箕等竹编玩意,卖得很便宜,但是那时候大家生活普遍困难,能自己动手做的都不会买,所以没卖出几个。
余坤安就是在集上闲逛的时候看上了他媳妇,虽然有点瘦,但皮肤很白,头发又黑又长,很好看。
他站在摊子边半天,直到王丽清看到他,被他看得不好意思移开眼睛才笑着回家。
接下来他四处打听,得知姑娘叫王丽清,是隔壁镇的。有四个弟妹,她是最大的,最小的小妹才十岁,王父是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子,王母上山种地时摔了腿,那天他们正准备点竹编制品在集上试着卖,给王母换点药。王家因家里孩子都小,生活上比余坤安家困难点。
余坤安收集好信息就回家给余奶通了气,余奶可高兴了,她乖孙也是要娶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