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嘈杂的声音似乎突然远去了。
唐佳若有所思地戳着碗里的酸菜:"
被你这么一说好像上课迟到被记名也不是什么大事了。
"
汪明童点点头,“哎人生啊,真复杂。”
林深忽然想起后来网络上流行的那段话。
就顺口说了出来。
“城里套路深,我要回农村。
回到了农村,现水更深。”
唐佳噗嗤一声笑出来,差点把嘴里的馒头喷出来:"
我去哪个天才想到的顺口溜!
"
她擦了擦嘴角,"
哎,这社会,是越长大越复杂,还是小时候没心没肺的好,每天最大的烦恼就是晚上写作业抄不抄。
"
汪明童也跟着打趣了两句,然后若有所思地搅着面条,“是啊……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纠纷,有利益纠纷,关系就复杂了。”
她想起了高中的时候,班级里因为一个竞赛名额,两个平时好的穿一条裤子的同学能直接翻脸。
因为那个参赛项目的全国前三能直接进上交大的。
其实当时她不太明白,真的有必要为了一个名额闹的朋友都没得做么。
毕竟大家都是重点班的学生,不至于连个大学都考不上吧,也就是自己考进去的,和保送的区别而已。
直到后来成绩出来了,回到学校填志愿。
看着同学之间有人欢喜有人忧,她才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什么是所谓的现实的差距。
同样都是大学,上清北的,上985的,上211的,上普通大学的。
你甚至都不用问,只从每个人脸上的表情就能看出高考成绩。
有时候机会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本来再来一次的结果是怎么样谁都不知道。
所以才会那么而珍惜在眼前的机会,才会为了一个比赛名额不惜和好朋友吵架。
——当然理解是理解,不代表理解了汪明童就也会这么干哈。
倒不是她圣母什么的,一个是她成绩的确挺好的,你就当她迷之自信吧。
而且她家里也从来没给过她压力,尤其是学习上的压力。
学渣就花钱到国外买个学历回来当个海龟这种事在她们这种圈子里正常的简直跟肚子饿了要吃饭一样正常。
(坏习惯,大家好好学习,不要学这个)
当然如果是老师直接找她,问她愿不愿意,她当然是愿意的了,送到眼前的机会,拱手让人什么的,她没这个嗜好。
只不过如果是像这种在班级里问,这边有个机会什么什么的,你们有没有谁想争取竞争一下——这种一群人抢破头的,她就真的没兴趣了。
她觉得以后她工作了肯定也是这样的。
应该不会跟同事有太大纠纷吧,毕竟她以后又不靠工资过活。
没有经济压力,也就没必要为了升职加薪,跟同事斗的跟乌眼鸡一样。
于是汪明童接着道,“我以后应该没有这方面的烦恼吧,我又不打算跟人抢资源什么的。”
“大不了就在家里上班呗。
在家里法务部随便找个事儿做做呗。”
唐佳表示,“我的话,我想考公务员。”
“反正我爸妈也不指望着我财,也轮不到我养,考个公务员以后不用害怕失业,每天朝九晚五的稳稳的上班下班,我觉得这样就挺好的了。”
“最好就在京城,也不用离开爸妈,正好。”
而且公务员这三个字,不管你承不承认,它说出去就是好听。
就是有的岗位的确薪资待遇太低了,对于有养家压力的人来说,可能比较难熬。
但是对于没有经济压力的人来说,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
汪明童恍然大悟道,“难怪你上学期就准备入党申请,原来一开始就打算考公了。”
又扭头问林深,“你呢,以后有没有什么计划。”
林深想了想,笑道,“读书吧。”
唐佳疑惑,“读书。”
“对。”
林深点点头,“我打算一直读书,本,硕,博,只要有的读,就一直读下去。”
林深低头拿汤勺搅和着已经见底的面条。
“我们农村人,也不懂什么大道理,就觉得读书好,家里出一个大学生,那是全家都骄傲的。”
“这个和有钱没钱没什么关系,就是一种,嗯……精神上的动力,荣誉吧。
在我们那里,谁家要是出一个博士生,那逢年过节的走出去,父母都是能多几分脸面的。”
汪明童和唐佳对视一眼,好吧,两个城里长大的孩子其实并不太懂。
林深抬起头,眼神坚定而温柔:"
而且我是真的很喜欢在学校读书的感觉。
"
毕竟上辈子羡慕了那些孩子十几年,几乎逛遍了祖国大江南北的高校,你要说没有一点执念,那是不可能的。
正好这辈子自己又不打算上班工作,就想当个包租婆,好吃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