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稷下学宫(2 / 3)

的粮食超过百万斛,但消耗也多。

    官屯28万人,种粮和口粮一发下去,粮食立马就没了。

    也幸好人多,且幸好贾诩赶着搞好了河道,要不然运输损耗都能把人心疼死。

    发出去的口粮其实只够吊着命——每户平均5人左右,只有三百来斤口粮,要维持到秋收还有差不多五个月,真就只能天天喝稀粥。

    平原周边的野菜野草也差不多被扒光了,黄河刚刚才疏浚过,鱼也很少,也就沿海地区能捕捞渔获。

    库存十几万斛粮食,只够部队用到秋收,这其实就是没有余粮了。

    各家豪族去年底今年初都出了大量粮食赈饥民收佃户,也没了余粮。

    这种情况是经不起一丁点动乱的,不仅要保障今年的收成,还要确保不出状况,至少要熬过今年秋收。

    其实,如果可以的话,刘备也想安静的种个两三年的田,先囤积大量粮食再说。

    可时间宝贵,刘备想提个速。

    “主君,眼下我等最好封闭关隘,自守青州,待粮食丰足才能考虑别的事。穷则独善其身,达才能兼善天下……”

    贾诩大概是怕刘备去管闲事……尤其是怕刘备善心发作接济冀兖灾民。

    一屋子人也都点头,都担心刘备又要败家。

    刘备沉默了一阵,点了点头:“没余粮,别的先不提了……那就先往各州广传求贤告示,宣告青州要重建稷下学宫,凡有一技之长者皆可来此应聘教授,好歹现在钱还有不少。”

    “重建稷下学宫?!”

    所有人都惊了,刘备果然又要败家。

    “是啊,新学其实本身是旧学,当年齐地百家争鸣,诸法皆盛,士子如织,使得齐地文昌民富……”

    刘备清了清嗓子:“咳,其实我主要就是看中那个‘民富’。”

    “主君想引天下士子来此论辩,以此促动货殖商贾?”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平时不怎么起眼的糜芳。

    到底是商贾家族的人,糜芳对商业还是很敏感的。

    “没错,只有大量士子到来,才能拉动经济……至于学术,那也是越辩越明的,此事郑先生必然乐意主持,我若任郑先生为稷下学宫山长,想必没人会有意见。”

    刘备点头说道。

    贾诩大赞:“此实乃妙策……主君不妨先以专学为院,多开几个学院,让管幼安、华子鱼等人各为院长……”

    ……

    说干就干,稷下学宫在齐国临淄稷门外的旧址再度被复建起来。

    刘备也正式前去拜请了郑玄等为山长。

    管宁擅《诗》、《礼》;华歆擅《尚书》;邴原擅《论语》,刚好各成一院。

    这事确实满足了名士们的最大心愿,郑玄刚听闻便立刻答应了,甚至把他在高密的学堂全盘搬到了临淄。

    稷门外原本已经成了民居和市场,但当地人连句抱怨都没有就直接搬出了屋宅,没人在这事上当钉子户。

    虽然没余粮,但钱还是不缺的,而且这事其实真的不废钱。

    得知刘备要重建稷下学宫,整个青州从士族到庶民全都大力支持,尤其是郑玄当了山长,就更没人说三道四了。

   &nb

最新小说: 修仙界路人女主 长生种开启了猎人朋友圈 你尽管造反,镇压失败算朕输 王猛传奇 升龙 自有日月照山川(科举) 乱世荒年:从打猎开始无限抽奖 晋末长剑 我在大明开超市 白月光破棺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