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皇帝,虽说目前没了兵力,但诏令还是有点分量的。
现在各家豪门分领雒阳军权,自然全都有点私心,谁都不想脏了手,也谁都不想污了名,刘宏才能在夹缝中求存。
刘宏其实很了解这些豪门的心态。
再加上刘虞花了大力气传播的那些箴言和奇花异草之类的异像——若是刘宏现在出了事,袁隗立刻就得变成王莽二号。
而天子彻查各王侯的诏令刚下,司徒袁隗也突然请求去职,理由是妻子死后悲伤过度不能理事,生病了,暂时不方便回雒阳。
很显然,袁隗是理解了刘宏的意图,赶紧弃官避嫌。
反正官位在不在他身上无所谓,即便他什么官都不当,依然是汝南袁氏宗主,依然是天下士人领袖。
只是袁隗人不在雒阳,终究会给刘宏更多的挣扎空间。
为了尽快筹集组建新军的资金,也为了尽快弄到些可用的人来抵挡豪门,刘宏又开始卖官了。
由于天下疲困,市场不景气,外加急于筹钱,刘宏实施了极为先进的‘先用后付’以及分期付款政策。
也就是可以先做官后给钱,而且按月、季、年分期付款,分多少期也可以谈……
这其实并不仅仅只是为了筹集资金……
这年头又不能直接从银行卡扣款,要分期付款,就得经常与宫内保持联系,而且能让‘催收团队’出京收钱。
同时,这个政策很符合党人和名士们的口味——清流是要名声的,一次性拿太多钱出来买官岂不是败坏了好不容易攒下来的清流名声?
咱可是两袖清风不染铜臭的啊!
而不花钱先做官,当了官以后再“被可恨的阉宦要挟逼迫行贿”,或是暗中交钱没人知道,那不就又有名声又有官位了么?
还能以宦官逼贿的由头刮地皮,刮了还能落个美名……
比如安平崔家的宗主,廷尉崔烈,就在积极的与宫内联系——或者说是宫内在和他联系。
刘宏曾经的保姆程夫人在雒阳和崔烈谈了笔生意——趁着袁隗自请去职,刘宏打算把司徒职位卖给崔烈。
而且刘虞也得到了个小任务,负责每个月从崔家收取分期付款的钱……也就是负责催收。
但刘虞和崔家不熟,而且他不擅长催账这种业务。
见刘备已经和崔家打了交道,而且还从崔家弄来了大笔粮食,刘虞便把这个活儿交给了刘备。
而刘备转手又把这活儿交给了崔琰——崔琰现在算是刘备的下属,郡内军司马当然是必须服从都尉命令的。
这倒不是为了薅崔琰,而是为了让已经变成军阀的甘陵崔家,去把安平崔家也彻底拉下水。
甘陵崔家是崔氏本宗,既然本宗已经“残害士族忤逆不孝”了,那安平分支最好也得是“满身铜臭攀附阉宦”,要不然两家怎么维持平衡呢?
……
与此同时,高邑。
皇甫嵩已经被困在城内两个月了。
这两个月他倒也没闲着——他挟持了高邑各家豪族家眷,强迫各家把族兵交到他手里统一指挥。
但即便如此,兵力依然不足以突围。
皇甫嵩自己的部下都是精锐,约有一千五百人,从城内各家合拢了杂牌军四千多人,高邑的全部兵力不足六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