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门徒求义(2 / 3)

nbsp; 刘备也趁此机会告诉左髭等人,让他们派兵下山保护西河亭,加派人手保持长期联系,要是再遇到此类事情,可未必能再有一个九尺及时通报消息了。

    此事便这么过去,两边依然要维持合作,毕竟这对大家都好。

    九尺被葬到了西河亭最西侧,也就是他去世的地方。

    在九尺下葬之后,年轻的陈封跪在了刘备面前。

    “家父让封转告郎君,家父尽力了……”

    陈封跪得笔直,刚刚变声的嗓音沙哑无比:“求郎君借封一刃。”

    刘备看着这年轻的少年,知道他想做什么,将身上的仪刀解了下来。

    陈封拔出横刀,在自己手上割了一刀,将血抹在了额头,随后提刀走向李大目,一刀刺入了李大目的心口。

    这孩子只有十二岁,手上力道明显不足,一刀未能刺得太深,便合身撞在刀柄上,再度将刀刃撞进了两寸。

    直到确认李大目死后,陈封用尽全力拔出横刀,用自己的衣衫将刀刃擦拭干净,再度将刀归鞘,双手捧着送还到刘备面前。

    “这刀今后便是你的佩刀,你先入我近卫部曲,做我亲随。”

    看着这少年有勇气手刃仇人,刘备点了点头:“以后,住到我家去吧。”

    养育忠勇袍泽之子,这既是刘备的承诺,也是应做的本分。

    “郎君,封要为父守孝,当结庐而居。”

    陈封摇了摇头:“封不求郎君施恩,只求郎君教封学问。家父常言道义,封要替家父行未尽之义。”

    说罢,朝刘备行了效忠之礼。

    他明显知道刘备让他住到家里是什么意思,但他却打算结庐守孝,并以家臣门徒自居。

    这十二岁的孩子,看起来颇为倔强。

    “有志气!”

    刘备赞了一句:“陈封,从今以后,你便是我首徒。你无需结庐,为师也在守孝,入得为师家中,也是为你父亲居丧。”

    这孩子胆大自强,确是值得培养的人才。

    也是值得信赖的近卫。

    “封拜谢恩师。”

    陈封磕头到地,再度行了拜师之礼。

    ……

    从这天起,刘备有了第一个门徒。

    陈封平时是个沉默寡言之人,孤僻不合群。

    这或许是因为他从小耳朵就不太好。

    这耳疾是天生的,倒也不算太严重,不至于影响日常交流,只是不容易听到远处的声音,也就是对细微震鸣不敏感。

    倒是刚好和他父亲九尺相反——九尺是个耳力极好的人。

    但有失必有得,这先天耳疾,倒也使得陈封不易受到嘈杂纷乱干扰,从小便颇有专注之心。

    当然,这专注可能有些太过,以至于这孩子又直又倔,认定了事便难以转圜。

    他要学义,这显然是承自九尺平日的教诲。

    但少年人心里黑白分明,很容易将人简以好坏,刻以脸谱,会失之单纯。

    如陈封这样的倔强孩子,就更容易将义理视为固化的条律——但若

最新小说: 国运:开局死谏,祖宗李二看麻了 我刷短视频通古代,老祖宗全麻了 跟亡夫长兄借子后 重回宿敌年少时 白月光破棺而出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仙尊的幻境成真了 我有一张始皇脸[秦] 自有日月照山川(科举) 上命昭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