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刘备打算弥补个损失。
乐隐在后世名声不显,但在此时却是德高望重的大儒,尤其是黄河以北的士族,几乎人人皆知冀州乐先生之名。
因为乐隐有古风。
无论学生来自豪族世家还是贫苦寒门,乐隐向来都只收一挂肉脯为束脩。
这是古礼,并不是为了钱粮,真就是为了教授学问。
这年头依然维持着古礼的大儒可不多。
大概也正因为如此,乐隐不怎么富裕。
趁着乐隐还没离开涿县,刘备打算去拜个师。
在简雍的引荐下,刘备提了一串腊肉去了涿县馆舍,敲开了乐隐的门。
“学生刘备,与宪和乃总角之交,知明廷乃仁厚长者,德昭海内,恳请明廷教备仁德之道。”
刘备此时说话已经不再像现代人了。
不过,刘备没说学经,也没提入门,而是让乐隐教他仁爱之道。
乐隐捋着胡子,却有些犹豫。
其实乐隐此时对刘备是颇有好感的。
乐隐如今是简雍的老师,简雍对其说过刘备曾在雒阳犯法获罪,被卢植扫地出门。
所以乐隐没打算征召刘备为吏——当然,即便征召,刘备也不会去的。
但在涿县,乐隐可从来没见刘备有过任何不法行为。
相反,刘备一直在规劝游侠儿们仁义为先,平时也总是带着人帮着简雍缉拿盗匪,或是帮街坊们解决困难。
甚至都不收钱——在刘备成了游侠儿们的大哥之后,就再也没收过街坊们的钱了,但有事儿照样办。
涿县北边那烽火台,也是刘备自掏腰包的,乐隐知道,那玩意对防范鲜卑入寇是有作用的,而且必要的时候确实可以作为军用设施。
这就显得刘备很有真正的豪侠之气。
浪子回头金不换嘛,年轻人谁没犯过错呢,改了就好。
只不过,刘备是卢植的弃徒。
卢家是涿县大族,卢植本人此时又已官拜尚书,卢门弃徒可不好收啊……
“听宪和说,你曾在雒阳犯法获罪,但吾在本县却观你颇具德行,是为何故?”
乐隐倒是没提卢植,而是问起了刘备的心思。
“在无德之辈管制的法外恶地,只有犯法才能活。但在有德之人管辖之善地,却要有德才能活。”
刘备微微低头,站在馆舍门口的姿态谦恭无比,却说着极其胆大的话。
“京畿首善,竟被你说成无德恶地?何出此言?”
乐隐皱着眉头扯着胡子,觉得自己大概知道刘备为啥落罪了……
“关中河内皆天子脚下,却从不整修河道,乃至黄河泛滥天下大灾,但刺史太守们仅靠几句所谓‘失德’之类的言语,便将黑锅扣在了天子头上……而天子竟然也默认了,那京畿三辅自然便是无德恶地。”
刘备回答得有理有据。
“……你来求学,为何不求经义,而求仁德?”
乐隐沉默了一会儿,换了个话题。
“备在雒阳河南等处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