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糕,就得防着背后捅刀——
对了,你在临海分公司的重要手下。
我会酌情安排。”
“谢刘总提携!”
他顿了顿,“以后物业和装饰的业务交叉......”
“按规矩走招标!”
刘晓光打断他,“你我都是明白人!
集团要的是改革标杆,不是兄弟联盟——
但长天——”
他话锋一转,“招标时给装饰公司留个技术标名额,不过分吧?”
赵长天立刻心领神会。
技术标不涉及核心利益,却能卖刘晓光一个人情。
“刘总开口,自然没问题。”
刘晓光稍稍沉默后,说道:“长天,不久后,我可能要调任体制内任职。
估计是云省某市。”
赵长天一愣,随即说道:“这是好事啊。
恭喜,刘总!”
刘晓光说道:“长天,你觉得我是当市长好,还是书记好?”
“虽然级别相同。
但书记是一把手,总管全局。
市长是二把手,管落实!”
赵长天的回答不带一丝犹豫,“当然时书记更好。”
“可惜没体制内经验。”
刘晓光自嘲,“十有八九,会先当市长过渡。
长天,你以后有没有想过走这条路?”
体制内?
赵长天知道,那意味着更复杂的权力网络。
但也意味着更广阔的舞台。
他想起王崇仁提到的“改革特区”授权。
想起林雅背后的审计系统——
这些都是他往上攀爬的阶梯。
“看集团安排!”
他模棱两可地回答,“不过若有机会,住建系统倒是对口。”
“聪明!”
刘晓光赞许,“物业的智慧系统要是能变成政府项目——
那才是真正的‘政绩变现’——
长天,记住了,在国企干得好不算真本事。
能把企业资源变成政治资本,才是硬道理。”
顿了顿,刘晓光突然放低声音:“长天,有三条铁律你记牢了——
第一,人事权抓在手里,旧部该换就换。
但得找集团当借口。
第二,财务要双线管理。
让其他人管常规资金,你直管改革资金,既显大度又控命脉。
第三,永远给上级留提案权——
你的‘透明化改革’,得说成是王董的指导精神。”
赵长天连连点头。
他明白,刘晓光这是在传授“国企生存法则”——
表面上是改革,实质上是权力再分配。
“刘总放心!”
他说道,“物业的周例会,我会邀请集团审计部列席。”
“这就对了!”
刘晓光笑道,“要让王董看见,你做的每一步都是‘集团意志’——
对了,你那个‘积分换商品’的点子,拉上京华、联塑做背书。
别让人觉得是你个人项目。”
通话进入尾声时,刘晓光突然说:“长天,我听说——
集团党委对你的评估里有句话——‘敢打硬仗,善谋全局’。”
“过奖了!”
赵长天嘴角上扬,“不过是按规矩办事。”
“规矩?”
刘晓光嗤笑,“规矩是给执行者定的。
咱们这种人,要学会制定规矩——
等你去掉‘临时’二字,就会明白,坐在子公司总经理的位子上——
眼里得有集团战略,心里得有仕途地图。”
挂断电话后,赵长天站起身,走到窗前。
他望向玻璃幕墙里自己的倒影。
白衬衫领口笔挺,眼神冷硬如刀——
这是他特意为“黎光物业负责人”打造的形象:专业、果决、永远站在集团利益一侧。
临睡觉前,他打开黎光物业的财务报表——
200万专项账户已到账,中继器项目提前完工,App下载量破千。
这些数据,都是他晋升路上的铺路石。
翌日,早晨,赵长天乘坐的商务车珠江新城穿梭。
车载时间显示08:00。
赵长天坐在后排,指尖反复摩挲着裤袋里的U盘——
金属外壳棱角分明,边缘刻着“机密”二字。
里面存着华南片区连夜伪造的“业主需求数据”。
表格里的每一个数字都经过三次校验,误差控制在5%以内。
确切的说,是副经理王立伪造的。
在华南片区,林晚晴这个一把手经理,实际权势还比不上王立这个二把手。
华南片区管辖的上百个小区,王立管辖的超过三分之二。
可以说,王立这个二把手,是华南片区实际上的老大。
以往,王立仗着自己大权在握,以及后台强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