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宇一听,觉得赵博学说的倒是有些道理。
李天明看起来根本连三十岁都没有,就算是从小就开始接触古玩,那也不可能有多少见识。
毕竟真正能称得上珍贵古玩的物件那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就算是有钱也不一定能见着。
其实这次潘宇请李天明过来,除了是兑现之前的“请客”的诺言外,还有就是想要向赵博学邀功的想法。
其实潘宇跟赵博学和刑国强这两人也是刚认识不久。
这两人中,赵博学是商界大佬,而刑国强的家庭在政界中也有非凡的影响力。
所以潘宇这段时间就想方设法地跟两位大佬攀上关系。
要说起来,潘宇的家庭也很显赫,父亲是国内前三位的地产界大咖,层次至少比赵博学高出两个段位不止。
但是潘家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苛,不允许潘宇打着家族企业的旗号去在外面招摇。
就算是让潘宇出现自己创业,他的父亲也只会出一笔初创资金给他,其他的资源只能少量使用,甚至禁止使用,一切只能靠潘宇自己。
毫无疑问,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子女迅速提高能力,但同时也有很大的亏损风险。
毕竟投进去的可是真金白银。
潘宇做的更是地产公司,那就是至少需要几千万块软民币起家的。
好在潘宇这第一次创业虽说没做得很漂亮,但是至少了不算难看,不仅没有亏本,而且还小赚了一笔。
当然,这也完全是因为李天明无意中的协助,买下了潘宇那座不惜工本的小型写字楼,否则别说赚钱了,潘宇连裤衩都要赔掉了!
这件事之后,潘宇还是想将事业做起来的,所以经过一番经验总结,得出了结论——需要建立完善的人脉网络。
这不,赵博学和刑国强这两人在本省非常有名气,潘宇通过一位朋友在一次聚会上认识了他们,稍一接触,果然觉得大佬就是大佬,无论是气质气势,还是谈吐,都十分不俗。
当然,这也是因为潘宇的眼皮子浅的关系——这家伙看人的能力至少现在准确度不高。
不过,赵博学不管是不是真大佬,但是至少也确实出身富贵,所处的圈子也确实能满足潘宇的要求。
赵博学喜爱收藏,最近就要去南湖市去参加一个古玩交易会,正需要找一个厉害的古玩专家随同。
潘宇听说了此事,心思便活络了起来,就想到李天明当时表现出来的鉴定水平绝对可以称得上专家,琢磨着是不是介绍给赵博学就能让对方领个情。
潘宇做这件事倒没什么恶意,赵博学在圈子里素来以出手阔绰闻名。
李天明做他的顾问,肯定吃不了亏。
而且潘宇也猜测李天明应该也愿意结识一下赵博学和刑国强。
从这两方面来考虑,简直就是三全齐美,绝对对于各方都有益处。
现在看来,赵博学“眼光”毒得很,还有些看不上李天明。
潘宇想到这里,就不禁有些后悔起来,看来自己走这一步真是两头不讨好。
不仅让赵博学看轻了他潘宇,还顺带着得罪了李天明。
于是,潘宇就想打个圆场,把这件事糊弄过去算了。
“那个……赵哥,我这位朋友呢平时也搞搞收藏,眼光还是挺独到的。”潘宇勉强笑着说,“不过跟您比起来,还是要差一些的。”
“搞收藏,那可需要一些本钱啊……”赵博学又打量着李天明,问道,“你是做什么的?”
李天明笑着应道:“我是开公司的。”
“开公司?你这么年轻,开公司可做好赔钱的准备。”
说着,赵博学还瞥了潘宇一眼。
这让潘宇有些无地自容,尴尬地笑着。
“还好,并没有赔钱。”李天明随意应道。
“你说你收藏古董,能不能说一说你都收藏了一些什么东西?”
赵博学的问题让李天明很不适应。
倒不是这话有多无礼,只不过李天明现在的身份不同了,已然有了上位者的自觉。
如果放在以前,李天明觉得没有这种不舒服的感觉。
所以,李天明自然也不会去回应这个问题,而只是淡淡地应道:“既然是收藏,那就不能轻易说出来的,这一点,赵总应该明白吗?”
李天明这话说的同样很失礼,无论是刑国强,还是潘宇都是面色一变。
潘宇更是不断地给李天明使眼色,意思是“你说话别这么直,收敛着点”。
而潘琳呢,更是翻了个白眼,心想这个叫李天明的家伙情商还真是低,就算心里边讨厌,也不能说这么说啊,人家毕竟确实是大佬,你惹不起的大佬!
不过赵博学倒是比他人想象得要有修养一些,脸上并没有表现出怒意。
赵博学反而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