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说是春招,其实也只招博士应届毕业生或者是已经毕业的博士,有意来做博士后,博士后并不是学历,算得上是一种职位。
招这些博士毕业生,自然也算得上是给科研院提供人才储备,顺带着,也算是一些打杂的。
毕竟他们研究院内的大牛做实验的时候总需要一些干杂活。
总之,这一次招聘,也让他们科研院的研究人员直接扩张到了260人以上,平均下来几个学部的人数也都算是挺多的了。
人数有了这么多之后,李牧就不再考虑继续扩招了,上限最多封顶300人,保证他们科研院的平均水平足够高,就目前来说,不求在全世界上排名前列,至少在国内要做到基本上没有竞争对手的那种。
……
“检测到课题【材料合成过程的电子行为分析】已经完成,模拟空间关闭。”
脑海中响起了系统的声音,随后,李牧便感觉到自己的意识自动地从模拟空间中退了出来。
睁开眼睛,他的眉头微微一挑。
经过了这么久的时间,他当初所设定的这个课题终于完成了,当然,其实从他将常温超导体合成出来之后,他就已经可以完成了,只不过他又在之后顺带地将之前准备好的锂硫电池也给合成了出来,所以才一直拖到了现在。
也正因此,对于这次模拟空间的结束,他倒是也没有感到可惜什么的。
“感谢系统,感谢脑海计算机,让我顺便白嫖到了常温超导体和固体锂电池。”
李牧在心中默念了一声,随后,打开面前的电脑,通过脑海计算机连接上电脑,接着又将脑海中早已写好的文章复制、粘贴到了电脑中。
一下子,眼前原本空白的新建文档,立马就多出了足足有120多页的内容。
当然,标题倒是不叫【材料合成过程的电子行为分析】,而是直接被他命名为【材料电子行为原理】。
他的这篇论文,完美解释了在材料之中,电子的种种行为会对材料的各种性质带来什么影响。
而根据这些行为进行逆推,也就能够帮助人们在尝试合成一种材料的时候,应该让其中的电子做出什么样的行为,进而选择合成方法。
虽然仍然会很麻烦,但至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让材料合成有了一个微观理论上面的指导。
光从这一点来说,对于整个材料界就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个理论还揭示了不少科学家们在过去未能发现的现象,这些现象,都算得上是李牧直接在模拟空间中用“肉眼”观测出来的,毕竟模拟空间中能够让他直接看见微观的世界,自然的他也就能够看到那些现实显微镜所看不见的现象。
然后他再利用数学结合实验数据,就能够推导出来。
这都将给整个材料学带来一个全新的视界。
而除此之外,他的这个理论,对于计算材料学来说也是一种福音。
从当年的密度泛函理论诞生之后,计算材料学逐渐开始兴起,而现在,他的这篇【材料电子行为原理】一出,将再次为计算材料学带来一个重大的指导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