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国庆(1 / 4)

春樱的淡香还萦绕在瓷罐边缘,巷口的桂树苗已抽了半尺新枝,转眼就到了国庆。

清晨的阳光刚漫过巷口,就被一阵欢快的锣鼓声惊醒——是社区组织的国庆联欢会,红绸子挂在槐树上,灯笼串从巷头垂到巷尾,连石板路上都贴了小小的五星红旗,风一吹,红的、黄的颜色晃啊晃,像把整个秋天的热闹,都揉进了这几日的晨光里。

我揣着母亲寄来的椒盐饼出门时,张阿婆正站在联欢会的戏台旁,跟几个老街坊搭桌子。

见了我就招手:“丫头快来,帮着摆摆瓜子盘,等会儿还有舞龙队过来,跟你小时候国庆见的一模一样!”

我接过她递来的瓷盘,指尖触到温热的釉面,忽然想起小时候国庆,奶奶总牵着我挤在人群前看舞龙,龙身一摆,我就吓得往奶奶怀里躲,她却笑着拍我的背:“别怕,这是喜庆的热闹,要跟着笑才好。”

正愣神时,巷口传来孩子们的笑声,几个扎着红领巾的小家伙举着小国旗跑过,兜里的糖果撒了一地,却只顾着追前面的舞龙队。

我弯腰帮他们捡糖果,最小的那个男孩仰起头,把一颗橘子糖塞进我手里:“姐姐,国庆快乐!

老师说今天要吃甜的,才配得上这么热闹的日子。”

他的眼睛亮得像国庆夜的灯笼,手里的小国旗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忽然就觉得,不管过多少年,国庆的热闹里总藏着一样的纯粹——是孩子手里的糖,是街头的红绸,是把对日子的欢喜,都揉进锣鼓与笑声里。

联欢会开场时,戏台前已经坐满了人。

张阿婆的儿子带着女朋友从外地赶回来,手里拎着一大袋月饼——不是中秋的椒盐馅,是裹着肉松的新口味,他笑着分给街坊:“知道大家中秋没聚够,国庆补上!

我跟女朋友学了做月饼,下次中秋就给大伙露一手。”

说着,他把一块月饼塞到我手里,“丫头尝尝,跟你奶奶做的比,差多少?”

我咬了一口,咸香里带着肉松的鲜,忽然想起中秋夜那半块掉渣的椒盐月饼,想起张阿婆端来的芋圆甜汤——原来团圆从不限定在某个日子,是国庆的相聚,是中秋的惦念,是把每一次相见,都当成节日来珍惜。

午后的阳光暖融融的,我抱着刚从社区领的小国旗回家,路过巷口的杂货店时,老板笑着递来一杯冰镇酸梅汤:“丫头,国庆快乐!

刚熬的,解解腻。”

我接过杯子,凉意顺着喉咙滑下去,忽然看见货架上摆着的老式灯笼——跟我家里那盏旧灯笼一模一样,竹篾骨架,泛黄的宣纸,只是上面画的不是月亮,是小小的五星红旗。

老板见我盯着灯笼看,就说:“这是去年国庆进的货,没卖完,想着今年挂出来,凑个热闹,没想到好多老街坊都来买,说要挂在家里,跟中秋的灯笼配成对。”

我买下那盏小灯笼,挂在自家窗台的老灯笼旁边,两盏灯笼并排晃着,像把中秋的月色和国庆的晨光,都挂在了一起。

正收拾时,手机响了,是朋友来的视频,她站在天安门广场前,手里举着小国旗,身后是飘扬的五星红旗,声音里满是雀跃:“我跟爸妈来北京过国庆啦!

刚看完升旗仪式,人好多,但特别激动!

你看这国旗,比电视里看的还鲜艳!”

她把镜头转向广场上的人群,每个人手里都举着小国旗,脸上带着笑,像一片红色的海洋。

“等我回去,就把拍的照片洗出来,跟那片枫叶贴在一起,”

朋友的声音透过屏幕传来,“对了,我爸说中秋要跟你爷爷学吹笛,到时候咱们四个凑一桌,吃月饼,吹笛子,再讲讲国庆看升旗的故事。”

我对着屏幕点头,指尖划过屏幕上的五星红旗,忽然觉得心里暖暖的——是朋友的分享,是国旗的温度,是把远方的热闹,悄悄拉到了身边。

傍晚时,巷子里的锣鼓声又响了起来,这次是社区组织的烟火晚会。

我拎着两盏灯笼下楼,张阿婆已经在空地上占好了位置,身边放着刚煮好的花生和瓜子。

“快来坐,”

她拉着我的手,指着天上刚升起的烟花,“你看,跟你小时候国庆放的一样,红的像灯笼,黄的像桂花,好看得很!”

烟花在夜空里炸开,金红的碎屑落下来,映在每个人的笑脸上,映在巷口的五星红旗上,映在我手里的两盏灯笼上——忽然就懂了,这人间的幸福,从来都是这样简单:是中秋的月色,是国庆的烟火,是身边的人笑着,远方的人念着,是把每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值得珍藏的节日。

烟火散场时,夜已经深了,巷子里的灯笼还亮着,像一串不会熄灭的星星。

我抱着张阿婆给的花生,手里攥着没吃完的肉松月饼,慢慢走回家。

窗台的两盏灯笼还在晃,月光落在上面,把“月亮”

和“五星”

的影子叠在一起,像把两个节日的温柔,都揉进了这秋夜的风里。

我把那片枫叶从书里取出来,放在灯笼旁,灯光映着叶脉,忽然想起从中秋到国庆的

最新小说: 惊天大瓜,我在幕后爆料成神 人在都市,系统在末世! 和离后发家,极品前夫哭晕在茅厕 官场之临海凭风 朱颜执鼎 夫君厌我便改嫁,王爷怀里不香吗? 医仙传人:从校园到都市 年代娇娇下乡后被糙汉厂长追着宠 缠娇鸾 我成为阴司之后,全球恐怖降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