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o章 中秋(2 / 4)

在风里飘着,像跳动的火苗;有窗户里传来孩子的笑声,大概是在玩猜灯谜的游戏,清脆得像枝头的鸟鸣;还有人在巷口摆了张桌子,几个人围着,吃着月饼,聊着天,声音不大,却透着满满的热闹。

这人间的烟火气,和天上的月色、身边的桂香混在一起,成了最动人的风景。

原来中秋从不是一个人的节日,它是藏在奶奶椒盐月饼里的牵挂,是爷爷旧竹笛里的岁月,是母亲补好的老灯笼里的惦念,是朋友寄来的枫叶里的心意,是张阿婆一碗甜汤里的温暖。

它是所有爱与牵挂的集合,是所有温柔与美好的相遇。

我把那半块椒盐月饼重新拿出来,咬了一口,咸香里裹着花椒叶的味道,还是小时候的感觉,却又多了些不一样的滋味——那是岁月的味道,是牵挂的味道,是家的味道。

我把饼皮上的芝麻小心翼翼地拈下来,放在手心,月光落在上面,像一颗颗小小的星星。

风还在吹,笛声还在飘,桂花瓣还在落。

我把杯底的桂花收好,把老灯笼的影子记在心里,把所有的牵挂与温暖,都藏进这中秋的夜里。

或许明天醒来,月色会褪去,桂香会消散,可今夜的一切,都会悄悄住进记忆里,等下次想起的时候,还是会觉得温暖。

愿这夜的月色,能住进每一个人的梦里;愿这夜的桂香,能留在每一个人的记忆里;愿我们往后的每一个中秋,都有人陪我们吃月饼,陪我们赏月亮,陪我们把岁月里的故事,慢慢讲下去。

中秋快乐,不止今夜,更在往后的每一个朝暮,每一次想起月亮的时刻。

中秋夜语:一纸长信寄清欢(秋深记)

中秋的月色淡去没几日,巷口的桂树就开始落英,风一吹,细碎的金黄便铺在石板路上,踩上去簌簌地响,像还在念着中秋夜的温柔。

我把那日收在瓷罐里的桂花瓣倒出来,铺在竹筛上晒,阳光透过窗棂落在花瓣上,慢慢蒸出清甜的香,恍惚间竟和奶奶灶前的味道重合——原来有些温暖,就算过了时节,也会留在空气里,留在指尖的触感里。

周末整理书架时,那片夹在书里的枫叶忽然掉了出来,叶脉间还沾着一点没散尽的桂香。

我捡起来对着阳光看,深红色的叶片已经被压得平整,边缘的卷曲也舒展开些,像把中秋夜的月色和风声,都收进了纹路里。

正摩挲着叶片,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开口就说:“家里的桂花晒好了,我装了两罐桂花糖,给你寄过去,还有你爸修的那把竹笛,也一并寄了,他说你小时候总爱拿着玩,现在没事也能吹吹,就当听个念想。”

挂了电话没几天,快递就到了。

拆开纸箱时,先闻到的是桂花糖的甜香,瓷罐是奶奶当年用的旧罐子,罐口裹着两层棉纸,系着红绳,像藏着一整个秋天的甜。

旁边放着那把竹笛,竹身的黄斑更明显了,笛孔边缘的包浆被父亲擦得亮,笛尾还系了个新的中国结,是母亲常绣的那种,红得鲜亮。

我把笛子凑到唇边,试着吹了个音,调子生涩,却忽然想起中秋夜远处的《茉莉花》,想起爷爷坐在石凳上吹笛的模样——原来有些物件,不是用来奏出多好听的曲子,而是用来装着岁月的声音,一触碰,就会把人拉回某个月色正好的夜晚。

十月中旬的一个傍晚,下班路上遇见卖糖炒栗子的小摊,铁锅里的栗子滚得沙沙响,甜香飘得老远。

我买了一袋,揣在怀里暖手,忽然就想起张阿婆中秋夜端来的芋圆甜汤——也是这样暖乎乎的温度,也是这样藏在烟火里的温柔。

回到家时,便给张阿婆送了半袋栗子,她正坐在门口择菜,见了我就笑:“丫头来得正好,我刚煮了红薯,你尝尝,跟中秋的甜汤一个味儿。”

我们坐在小板凳上,就着夕阳剥栗子、吃红薯,张阿婆絮絮叨叨说起中秋过后的事:“我家小子回去上班前,把院子里的桂树修了修,说怕枝桠太长挡着窗户,还跟我说,明年中秋要带女朋友回来,一起吃我做的椒盐饼。”

她说着,眼角的皱纹都堆着笑,像把中秋的盼头,酿成了秋深的欢喜。

我忽然明白,中秋从不是结束,而是把牵挂种在心里,等着往后的日子里,慢慢长出团圆的芽。

月初收到朋友的快递时,正好是个落雨的清晨。

拆开一看,是个木盒子,里面装着两本泛黄的笔记本,还有一张手写的纸条:“整理旧物时翻出小时候的日记,里面记了好多中秋的事,比如偷摘奶奶的桂花被骂,比如跟你抢最后一块月饼,现在寄给你,就当我们一起把小时候的中秋,再走一遍。

对了,我爸说年底要调回咱们城市工作,明年中秋,咱们就能一起在你家阳台吃月饼、听笛子啦!”

我抱着笔记本坐在窗边,雨打在玻璃上,沙沙的声响里,指尖翻过一页页稚嫩的字迹。

有一页画着歪歪扭扭的月亮和月饼,旁边写着:“今天中秋,和xx分吃了一块豆沙月饼,她不爱吃皮,我不爱吃馅,刚好凑成一对!”

看着看着就笑出了声

最新小说: 惊天大瓜,我在幕后爆料成神 缠娇鸾 人到中年,我的收入能随机倍增 夫君厌我便改嫁,王爷怀里不香吗? 穿成九零孤女,大唐公主富可敌国 箱子里的战锤40K 重生后女帝拿了美强惨剧本 年代娇娇下乡后被糙汉厂长追着宠 我成为阴司之后,全球恐怖降临了 重生年代大院娇媳美又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