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修仙从高二开始 > 第387章 竹纸坊的纸

第387章 竹纸坊的纸(1 / 6)

阿竹和小宇把竹纸坊的路线细细讲给每个围拢来的人听,末了总不忘添上一句:“去了要是找不着路,就喊我们名字,我们教你们做竹纸,保证能做出一张属于自己的纸。”

竹翁也在一旁笑着帮腔,手里摩挲着腰间挂着的竹制烟袋:“竹纸坊的纸啊,是用三年老竹做的,写在上面的故事风吹不散、雨淋不褪,你们去了肯定不亏,还能听听林溪那丫头当年做纸的趣事。”

这话引得众人眼睛亮,不少人当场就掏出纸笔,把路线记了下来,连带着竹翁说的“不褪色的故事”

,都一并记在了心里。

竹文化节散场时,夕阳正斜斜地挂在西山头,把镇口那棵百年老槐树染成了金红色,连飘落的槐叶都带着暖融融的光。

林念提着个装满竹纸的竹篮走在前面,竹篮是竹翁早年编的,篮身上刻着细碎的竹叶纹,走起来“咯吱”

轻响,像是在跟着脚步打拍子。

阿竹和小宇跟在后面,手里攥着满满的小礼物——有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画的竹叶水彩画,纸角还沾着点没干的颜料;有镇西头编竹器的老人送的竹蚂蚱,触须是用细竹丝做的,一碰就颤巍巍地动;还有卖炒货的张婶塞给他们的一包刚炒好的竹米,热乎乎的,隔着油纸都能闻到焦香,“给你们俩补补力气,忙活一天了”

“今天真热闹呀。”

阿竹蹦蹦跳跳地走在青石板路上,浅青色的表演服下摆扫过路边的狗尾草,带起一串细碎的露珠。

她手里捏着那只竹蚂蚱,时不时举起来晃一晃,“好多人都问竹纸坊在哪儿呢,下次体验日肯定更热闹。”

小宇点点头,指尖转着竹蚂蚱,忽然停下脚步说:“不如我们在竹纸坊设个‘竹纸体验日’,每个月选个晴天,专门教镇上的人做竹纸。

这样不仅能让更多人学会做竹纸,还能把林溪奶奶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多好。”

林念回头笑了,阳光落在她梢,镀上一层金边:“这主意好,我明天一早就帮你们写告示,用竹汁写在你们做的竹纸上,贴在镇口的老槐树上,保证醒目。”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林念写的告示就贴在了老槐树最粗的枝桠旁。

告示纸是阿竹和小宇前几天刚做好的竹纸,米黄色的纸面泛着淡淡的竹香,上面画着竹纸坊的简笔画——矮矮的竹屋、架着竹纸的竹架,连屋前的石臼都画得清清楚楚;字是用新鲜竹汁调的墨写的,青绿色的字迹在阳光下格外鲜亮,末尾还画了片小小的竹叶做落款。

告示刚贴好,就围了不少人来看。

穿开裆裤的小娃娃拉着家长的手,仰着脖子喊“我要去做纸”

;镇东头的王阿婆凑过来,老花镜滑到鼻尖上,指着告示问“真的能教我们这些老太婆做纸吗?我年轻时候在娘家见过人做竹纸,可惜没敢试,现在能学吗”

;连镇小学的教书先生都来了,手里捏着折扇,笑着说“我要带着学生们去,让他们看看纸是怎么从竹子变出来的”

第一个“竹纸体验日”

定在三天后的清晨。

这三天里,阿竹和小宇几乎天天泡在竹纸坊里做准备。

他们在竹纸坊门口摆了四张竹桌,都是从竹艺坊搬来的旧竹桌,用细砂纸把桌面打磨得光溜溜的;竹料选的是三年生的老竹,提前劈成一尺长的细条,码在竹筐里;木杵和竹帘也一一检查过,木杵的把手缠了新的竹丝,竹帘的破洞用细竹线补好;还把竹翁给的竹节草捣成了汁,装在十几个小竹碗里,摆在竹桌上——竹节草汁涂在手上能防竹刺,是竹翁当年跟林溪学的法子。

林念也没闲着,提前蒸了两笼竹叶包,里面裹着糯米和豆沙,装在竹篮里,准备给体验日的人当点心。

体验日那天,天还没亮透,竹纸坊外的竹林就传来了“沙沙”

的脚步声。

第一个来的是镇东的王阿婆,手里牵着小孙子豆豆,豆豆怀里抱着个比他还高的小竹篮,奶声奶气地说“要装自己做的纸,给爷爷看”

接着,文化节上见过的几个孩子也来了,吵吵嚷嚷地冲进竹林,脚下的竹叶“哗啦”

响,吓得几只竹鸡扑棱棱地从竹丛里飞出来,翅膀扫过竹叶,落下一串露珠。

竹翁来得最晚,背着个半人高的大竹篓,里面装着他连夜编的小竹筐,竹筐上都编着“竹纸坊”

三个字,“给大家装做好的纸用,省得拿在手里皱了”

等所有人都到齐了,小宇站在石臼旁,像模像样地当起了“小老师”

他穿着林念缝的浅灰色短褂,手里握着竹刀,先指了指旁边的竹料:“大家先看我做一遍,采竹要选三年生的老竹,老竹纤维粗,做出来的纸才结实;劈竹要顺着纤维劈,不然竹条会碎;捣纤维的时候力道要匀,太轻了纤维捣不碎,太重了纸会脆……”

阿竹在一旁补充,把自己第一次做纸的“糗事”

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我第一次捣纤维,把木杵砸到了石

最新小说: 惊天大瓜,我在幕后爆料成神 人在都市,系统在末世! 和离后发家,极品前夫哭晕在茅厕 官场之临海凭风 朱颜执鼎 夫君厌我便改嫁,王爷怀里不香吗? 医仙传人:从校园到都市 年代娇娇下乡后被糙汉厂长追着宠 缠娇鸾 我成为阴司之后,全球恐怖降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