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灯塔(3 / 4)

然抬起头,声音里带着孩子气的期待。

林念正坐在桌对面,整理着从麦田和灯塔带回的日记、照片,闻言笑着把刚泡好的竹叶茶推到他面前——茶杯是竹制的,杯壁上刻着小小的竹叶纹,茶水冒着淡淡的热气,裹着竹叶的清香。

“会的。”

林念说,“就像当年林溪奶奶等着我,我等着你来,以后也会有人等着下一个握着竹叶的人,把故事继续传下去。”

话音刚落,纪念馆的门突然被一阵风推开,风里带着竹海的清香,还有一片翠绿的竹叶,轻飘飘地飘进来,正好落在小宇掌心的徽章上。

叶片刚一接触徽章,就透出柔和的光,墙上的留言突然开始闪烁——林溪的墨痕、灯塔老人的字迹、小宇的歪扭字体,还有无数游客留下的只言片语,竟在墙上连成了一道光的网。

网的中心,是林溪当年画的一片竹叶,此刻正缓缓旋转,映出无数细碎的画面:小星在北极的冰原上望着竹子笑,灯塔老人在塔顶擦拭怀表,守麦人在麦田里给稻草人换蓝布衫,还有无数个握着竹叶的身影,在不同的时空里走着相似的路,他们的脚印在光网里重叠,像一串无声的约定。

“这是……所有织网人的故事?”

小宇睁大眼睛,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指尖刚碰到墙上的光网,光网突然散开,化作无数片小小的竹叶,飘落在纪念馆的各个角落——有的落在展柜的怀表上,让怀表的表盘泛起微光;有的落在林溪的日记旁,与日记里的竹叶相互呼应;还有一片,轻轻落在门口新挂的木牌上。

木牌上原本写着“竹语星声纪念馆”

,此刻竟多了一行小字,是光凝成的:“织网人驿站”

“原来纪念馆不只是用来‘记得’的,还是用来‘遇见’的。”

林念轻声说,心里忽然涌起一阵暖流。

她走到门口,巷口的灯笼光里,黑色风衣的守护者正站在那里,这次他没有像往常一样转身离开,而是朝着她轻轻挥了挥手。

他的身边,林溪的虚影清晰了许多,手里拿着一片新的竹叶,目光温柔地落在纪念馆里。

“该把‘信物’交给下一个人了。”

守护者的声音顺着风飘来,轻得像一句耳语。

林念回头看了看小宇,小宇正抱着那本“守麦人日记”

,眼睛亮晶晶的,里面的光和当年林溪第一次带她来纪念馆时,她眼里的光一模一样。

她忽然明白,所谓“传承”

,从来不是简单的接力,而是把“找到”

的勇气,变成“等待”

的温柔——从走出去寻路,到停下来守着归程。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小宇就起了床。

他把三片竹叶、从麦田带回的铜铃,还有那枚“织网人”

徽章都仔细放进背包,然后跟着林念去了望星台。

石印上的光比往常更亮,蓝得通透,像是在回应他们的到来。

林念把掌心的晶石轻轻放在石印上,晶石刚一接触石印,就化作一道蓝光融入其中。

石印上的纹路开始流动,像活过来的溪水,最后慢慢汇聚成一片竹叶的图案,与小宇胸前的徽章相互呼应,一明一暗,像是在对话。

“以后,这里就是新的‘路标’了。”

林念摸着石印,声音轻得怕惊扰了晨光,“不管是谁,只要握着竹叶来到这里,就能看见时光织网的线,就能找到去纪念馆的路。”

小宇突然从背包里掏出纸笔,趴在望星台的石头上,一笔一划地写:“如果你看见这片竹叶,请带着它去竹语镇的纪念馆,那里有人在等你——织网人小宇。”

写完后,他把纸折成竹叶的形状,小心翼翼地压在石印下,然后学着林念的样子,伸出小手摸了摸石印上的光,指尖传来的暖意,和第一次摸到竹叶时的感觉一模一样。

他们回到纪念馆时,门口已经站着一个小女孩。

她穿着浅色的裙子,手里紧紧攥着一片翠绿的竹叶,正仰着头,好奇地看着门楣上“织网人驿站”

的木牌,小眉头微微皱着,像是在确认什么。

当她看到小宇胸前的徽章时,眼睛突然亮了起来,举起手里的竹叶,声音清脆地说:“妈妈说,握着竹叶来这里,就能找到‘记得约定的人’,你们就是吗?”

小宇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走上前,把自己脖子上的竹形吊坠摘下来,轻轻挂在小女孩的脖子上:“这是给你的信物,跟我来,我给你讲林溪奶奶和小星姐姐的故事,还有灯塔和麦田的事。”

林念站在门口,看着小宇牵着小女孩的手走进纪念馆,阳光落在他们身上,把两个小小的身影拉得很长。

那画面太熟悉了——像当年林溪牵着年幼的她,像她牵着第一次来纪念馆的小宇,一代又一代,从未变过。

纪念馆的留言墙上,新的字迹正在慢慢生长——是小女孩踮着脚写下的,笔画还很稚嫩:“我叫阿竹,我也要做织网人。”

巷口的风里,黑色风衣的守护者和林溪的虚

最新小说: 穿书八零:我在海岛搞科研 直播反串:我一笑倾城,掰弯全网 箱子里的战锤40K 人到中年,我的收入能随机倍增 从宠物店开始 重生后女帝拿了美强惨剧本 平妻?狗都不当,满塘大佬不香嘛 绝对权力 继兄宠我掌心娇,亲哥红眼悔断肠 穿成冷宫弃妃,我在后宫开小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