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开,蹦出只光蝶,绕着书架飞了三圈,停在本童话书的封面上。
书里的插画瞬间活了:小红帽的篮子里装着蒲公英,大灰狼的口袋里藏着颗糖,猎人的枪管上缠着红布——全是社区里熟悉的物件。
公交站台的绿苗已经蹿到膝盖高,最粗壮的那株顶上结了个奇怪的花苞:一半裹着红布,一半沾着糖纸,花瓣边缘还嵌着碎玻璃珠。
环卫工阿姨清扫到这里时,现花苞里藏着个小小的玻璃罐,罐口飘出的光屑组成行字:“收集的暖,该分出去了。”
她突然想起孙女寄茶时附的字条,字迹竟与光屑组成的字一模一样。
阿姨从口袋里摸出块水果糖,是卖水果的大叔早上塞给她的,糖纸上映着片微型的蒲公英田。
她把糖放进玻璃罐,罐口立刻喷出团光雾,雾里飘出无数细小的糖果,顺着风往社区各处飞:有的落在幼儿园的滑梯上,有的粘在修车铺的扳手旁,还有的掉进收废品大爷的铁皮盒里,与泛黄的粮票挤在一起。
收废品的车斗里,铁皮盒突然烫。
大爷掀开盒盖,看见糖果正在粮票上慢慢融化,糖液顺着票面上的褶皱流淌,在盒底汇成朵小小的糖花。
糖花旁边,那张印着两个握手人的照片正泛着柔光,年轻时的自己手里多了颗糖,而对方的干粮袋上,蒲公英的绒毛正乘着光屑往盒外飞,落在路过的自行车筐里——那是修车铺小伙刚修好的车,车把上的红布正迎着风猎猎作响。
小伙推着修好的自行车经过菜市场时,筐里的蒲公英绒毛突然炸开,变成无数细小的光粒。
光粒落在卖豆腐的阿婆头巾上,阿婆的皱纹里立刻浮出年轻时的画面:她把摔碎的豆腐送给流浪的小狗,狗脖子上系着半截红布,布上沾着的糖渣,正是当年环卫工阿姨埋下的那颗糖融化后渗进泥土的。
“这布咋看着这么眼熟?”
阿婆摘下头巾细看,红布的边缘突然亮起,浮现出串日期:2o1o年3月给放学的孩子递过热豆浆,2o15年冬帮邻居收过晾晒的棉被,2o年秋把碎豆腐分给了三花猫。
每个日期旁都画着小小的蒲公英,与站台那株的模样毫无二致。
社区医院的走廊飘着淡淡的药香,护工阿姨正给新入院的小姑娘梳辫子。
小姑娘的绳是用红布编的,辫梢系着颗玻璃珠,珠子里映着观测台的星图。
“这珠子哪来的?”
阿姨轻轻碰了碰珠子,珠子突然烫,映出小姑娘家的窗台——那里摆着个玻璃瓶,里面插着从公交站台摘的蒲公英,绒毛上还沾着点豆浆渍。
“是卖气球的叔叔送我的。”
小姑娘晃着辫子笑,“他说珠子能装下星星。”
话音刚落,玻璃瓶里的蒲公英突然飞出窗外,绒毛上坐着个光人,正是护工阿姨记忆里那个穿碎花裙的姑娘。
光人朝着社区博物馆的方向飞去,裙角扫过的地方,冒出串串白色的花苞,在深秋的风里咕嘟咕嘟地绽放。
博物馆的展柜前,美术老师正踮脚给红笔掸灰。
她刚从南方回来,行李箱里装满了银杏叶,每片叶子上都用红笔补了新的字迹:“善意是会迁徙的鸟。”
叶子刚摆进展柜,红笔就自己跳了出来,在叶面上画了条光带,从南方的银杏林一直连到北方的公交站台,光带上飘着无数迁徙的候鸟,每只鸟的翅膀上都印着不同的信物。
“它们把南方的暖带回来了。”
志愿者指着光带惊呼,展柜里的旧相框突然剧烈晃动,照片上的两个人正跟着候鸟往光带上走,年轻时的大爷手里多了片银杏叶,对方的干粮袋里飞出颗糖,在空中炸开成无数光粒,落在每个参观者的手背上,凝成转瞬即逝的星印。
天文馆的观测台里,讲解员正调试新安装的“善意收集器”
。
机器的显示屏上,无数光点正从社区各处往中心汇聚,每个光点都拖着条细细的光尾,标注着不同的来源:“图书馆的图鉴”
“豆腐摊的红布”
“幼儿园的糖果”
……这些光点在屏幕中央凝成朵巨大的蒲公英,花心处闪烁着颗明亮的星——正是善星在地球的投影。
“这是咱们社区的小太阳。”
讲解员笑着转动旋钮,屏幕上的蒲公英突然炸开,光点们顺着光带往穹顶的星图飞去。
孩子们现,善星周围多了圈新的光环,光环上镶嵌着无数细小的光斑,每个光斑里都藏着个社区的故事:有环卫工阿姨的玻璃罐在光,有男孩的画本在翻动,还有三花猫尾巴尖缠着的光屑在闪烁。
卖气球的小贩推着车经过观测台时,气球上的玻璃珠突然集体亮起。
他数了数,正好与屏幕上炸开的光点数量相同。
“原来你们早接上头了。”
小贩笑着解开只气球,让它载着颗玻璃珠往星图飞去。
珠子穿过光带的瞬间,穹顶突然降下无数光屑,落在孩子们的手掌心,化成小小的种子——是公交站台那株蒲公英的种子,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