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不点,要不要哥哥帮你啊?”
一个嗓门洪亮的男生打趣道。
苏槿只是抿着嘴,摇了摇头,双手紧紧握住锅柄,试图模仿老师刚才演示的动作
——利用手腕的力量,让锅里的沙粒均匀地翻动。
然而,对她而言,这口锅太重了。
她憋红了小脸,用尽了全身力气,锅也仅仅是轻微晃动了一下,里面的沙粒纹丝不动。
一次,两次……无数次尝试,结果都一样。
她点不动,一点也颠不动。
人往往对比自己弱小许多的生物会释放更多的善意。
看到这个小女孩如此执着却又无比吃力的样子,同学们最初的调侃渐渐变成了关心。
有人帮她扶稳凳子,有人给她递水,那个大嗓门的男生甚至想直接上手教她力技巧。
但授课的王老师,一个表情严肃、以要求严格着称的中年男人,眉头却越皱越紧。
他背着手在教室里踱步,看着其他学生已经能将沙粒颠出简单的弧度,唯独苏槿那里毫无进展,不由得摇了摇头。
“苏槿同学,”
王老师走到她身边,声音带着明显的不悦,
“烹饪不是过家家。
基本功不扎实,后续的课程根本无法进行。
颠勺是控制火候、使食材均匀受热的基础,你必须掌握!
你这样,不仅自己学不会,还影响了整个班级的教学进度!”
苏槿抬起头,小脸上沾了点锅灰,眼神里没有气馁,反而是一种纯粹的困惑。
她无法理解,为什么非要用手腕的力量让整个锅动起来。
她想了想,拿起一旁的锅铲,伸进锅里,开始快而精准地翻动沙粒。
沙粒在她的操控下,同样达到了均匀翻动、与空气充分接触的效果,甚至因为铲子的精准控制,某些区域的翻动比单纯颠勺更细致。
“老师,用这个,可以吗?”
她举着铲子,认真地问。
王老师一愣,随即脸色更沉了:“胡闹!
颠勺是传承了千百年的技艺,是厨师的基本功!
用铲子翻?那是外行人的做法!
没有那个‘颠’的劲儿,菜品就没有‘锅气’,没有灵魂!
你这是在投机取巧!”
苏槿更困惑了。
锅气?灵魂?这些词汇在她的认知体系里,属于无法量化和逻辑分析的概念。
她只知道,目的都是让食材均匀受热并混合,用铲子明明更省力、更精准,为什么不行?
三天过去了。
同班的男生们大部分已经掌握了颠沙技巧,开始练习颠一些更轻的豆类,而苏槿依旧站在那个小凳子上,与那口沉重的铁锅和纹丝不动的沙粒较劲。
她的手腕又红又肿,细嫩的手指甚至因为用力过度和偶尔碰到滚烫的锅边,留下了几个明显的水泡。
第四天一早,王老师看着苏槿依旧毫无起色的练习,终于失去了耐心。
他沉着脸对苏槿说:“苏槿同学,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请你叫你的家长来一趟学校吧。”
……
太初接到苏槿通过二手光脑来的简短信息时,正在垃圾场里根据苏槿画的图纸搜寻合适的机甲零件。
信息只有几个字:“老师,找家长。”
太初立刻放下手头的一切,风风火火地赶到了学校。
当他被领到烹饪实践教室外面的走廊,看到独自一人靠墙站着、低着头、小手背在身后的苏槿时,一股难以言喻的数据流瞬间冲击了他的核心
——那是一种混合着心疼、愤怒和无比护短的情绪。
“小槿槿!”
太初快步走过去,蹲下身。
苏槿抬起头,看到太初,一直没什么表情的小脸上,微微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委屈。
她没说话,只是把一直背在身后的手伸了出来。
那双本该灵活组装精密零件的小手上,此刻满是红肿,还有几个明显的水泡,其中一个已经磨破了皮,看着就疼。
太初的“心”
猛地一抽。
这时,王老师从教室里走出来,看到太初,便公事公办地说道
:“您就是苏槿的家长吧?我是她的实践课老师。
情况是这样的,苏槿同学年龄太小,身体素质完全跟不上我们专业课程的要求。
最基本颠勺技巧,她根本无法掌握,严重拖慢了教学进度。
而且她似乎……不太愿意遵循传统的学习方法。
我认为,她可能并不适合学习烹饪这个专业,这完全是在浪费彼此的时间……”
王老师还在列举苏槿的种种“不适合”
,语气中带着职业性的冷漠和一丝不耐烦。
太初听着,看着苏槿手上的伤,又想起自家小主人那足以让任何工程师汗颜的才华,竟然在这里因为颠不动一口破锅而被贬低得一无是处……
他体内那些关于“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