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用手摸了摸,木质已经有些酥软。
我们沿着这块木质结构的边缘继续横向打探孔,大致勾勒出他的范围。
它似乎是一块长约两米,宽约一米的矩形结构,斜向嵌在岩层和夯土之中,位置特别隐蔽,上方覆盖着厚厚的天然岩层和土层,如果不是精准定位和坚持打孔,根本不可能现。
“这应该是一个隐蔽的侧门或者通道入口!”
我压抑着激动,接着说道:“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墓门,更像是预留的备用通道或者祭祀人员专用的便门。”
这种设计在一些注重隐秘和祭祀功能的特殊墓葬中偶有记载。
入口找到了,但新的问题来了。
这玩意埋在地下十几米深,上面是结实的岩层和夯土,怎么进去?
难道要调大型机械来挖?那跟自没啥区别。
我们围着这个小小的现既兴奋又头疼。
包子看着那深不见底的探孔,又开始出馊主意:“要不……咱们从那个耗子洞想想办法?把它挖大点?”
我立刻否定:“不行,那洞连着黑石,结构不明,乱挖太危险。
而且气流微弱,说明通道可能很长或者迂回曲折,效率太低。”
闫川冷静的点了点头:“既然找到了确切的入口,就不能蛮干。
我看,得用锅锥或者掏沙筒慢慢来,从这探孔开始,一点点往下咬,把上面的土层和碎石清掉,露出完整的入口结构,再想办法开启。
这需要时间,而且动静要小。”
现在也就只能这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