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单纯用干土要好!
这个想法让她精神一振。
她不再觉得这清理淤泥的活计枯燥无用,反而像是打开了一座新的宝库。
她仔细感知着沟底不同区域的淤泥,比较着其中古气的微弱差异,默默记下那些感觉稍好的区域的特点。
任务结束前,她精心挑选了几块感应尚可的鹅卵石,用锄头将其敲成两半,只取了较小的部分,连同少量腐殖土一起放入筐中。
这样,竹筐增加的重量落在“工具沾泥”
的正常损耗误差范围内。
回到宿舍,她立刻着手处理。
将带回的腐殖土与碎石块充分浸湿后,仔细沥干至“握之成团,触之即散”
的状态,然后装入一个底部钻有细孔的竹筒内。
竹筒外部,她又套上了一个从火灶房捡来的旧灰袋。
如此,竹筒横置于床底最阴暗的角落,灰袋既能吸收多余湿气防止霉变,其本身的微弱火性气息也能掩盖可能的气味。
她打算每日更换一小撮外层灰袋的灰烬,以维持这种“干式保湿”
状态。
当晚,在确认安全后,她将神识沉入识海,小心引动古器去感应床底竹筒内的混合物。
古器立刻传来了比接触干燥腐殖土时更清晰、更持续的愉悦波动!
虽然依旧微弱,但效果确实提升了!
鹿笙嘴角,终于勾起了一抹许久未见的、自内心的浅浅笑意。
路,又走通了。
虽然依旧狭窄,虽然依旧缓慢,但方向没错,且更加安全。
她看向床底那个毫不起眼的竹筒,眼神温暖。
藏宝于废土,纳韵于微末,还需善借他物掩行藏。
这大抵就是她这条求生之路,最真实也最无奈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