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是纨绔世子,怎么就要造反了? > 第120章 格物新章 理念激荡

第120章 格物新章 理念激荡(3 / 4)

依旧在用“一硝二磺三木炭”

的老经验,依靠手感和个人经验调配,然后通过一次次爆炸试验来验证效果,效率低下且危险。

“诸位,”

叶凌云拿起一份实验记录,指着上面模糊不清的“少许”

、“略多”

等描述,摇头道,“这样不行。

格物之道,讲究精确!

我们需要‘控制变量法’!”

他详细解释道:“比如,我们要研究硝石含量对爆炸威力的影响。

那么,硫磺和木炭的比例就必须固定不变!

每次试验,只改变硝石的量,并且精确称量记录!

然后对比不同硝石含量下的爆炸效果,找出最优配比!

其他材料的研究,也依此类推。

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是可靠、可复现的!”

这番言论让在场的火药匠师们面面相觑,随即陷入沉思。

他们习惯了凭经验,从未想过将材料如此精确量化,更没想过“固定其他,只变一个”

的研究思路。

但仔细一想,这方法确实更科学、更高效!

很快,实验室里就响起了天平砝码的叮当声和更精准的记录声。

在光学实验室,天工阁的匠师们正利用新制成的纯净玻璃透镜,饶有兴致地研究放大镜和简易望远镜。

叶凌云却提出了一个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想法。

“沈先生,诸位,”

叶凌云拿起两片凸透镜,比划着,

“如果我们把一片凸透镜和一片凹透镜组合起来,调整好距离,或许……能让我们看到肉眼无法看见的,极其微小的东西?

比如……水中的小虫?

甚至是……构成万物的微小颗粒?”

“看到……微小之物?”

沈梦溪眉头紧锁,陷入沉思。

天工阁对光学的研究,更多用于望远和取火,观察微观世界?

这简直闻所未闻!

“殿下是说……如同将远处之物拉近一般,将微小之物放大?”

一位名叫苏巧儿的女研究员敏锐地抓住了关键。

她是天工阁中少有的女性高级门人。

“正是此意!”

叶凌云赞赏地看了她一眼,“此物,我称之为‘显微镜’!

若能制成,我们便能窥见一个全新的、微观的世界!

或许,疾病的根源、材料的奥秘,都将在此显现!”

这个大胆的设想,激起了所有光学研究者的狂热兴趣。

沈梦溪更是亲自挂帅,带领团队开始攻关。

他们反复计算透镜曲率,打磨镜片,设计精巧的支架和调焦装置。

虽然距离真正的显微镜还很遥远,但方向已然明确,众人干劲十足。

在材料研究区,叶凌云提出了“标准化”

的概念。

“先生请看,”

他指着天工阁匠师手工打造的一批精钢齿轮,“每个齿轮虽然都很精良,但大小、齿距、齿形,总有细微差别。

单个使用无妨,但若要将它们组合成一套精密的传动系统,这些细微差别就会累积成巨大的误差,导致卡顿甚至损坏!”

他拿起一块用模具铸造出的标准水泥砖:“为何水泥砖能快建造房屋?因为它们大小统一,规格一致!

我们的零件生产,也要向此看齐!

我们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设计精确的‘模具’和‘量具’,让同一规格的零件,无论由谁制造,在何时制造,都能完美互换!

此乃‘标准化生产’!

是未来大规模制造精密器械的基础!”

这番言论,让习惯了精雕细琢、追求每一件作品独特性的老匠师们,经历了一场思想风暴。

标准化?听起来似乎抹杀了“匠心”

但仔细想想,对于需要大规模应用和精密配合的工业产品,这确实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的必由之路!

陈铁手等资深匠师开始认真思考如何制定公差标准,设计铸造和切削模具。

叶凌云还带来了许多“新奇”

但极具启性的实验工具和思路:

用纯净玻璃烧制各种形状的烧杯、试管、冷凝管,用于更精确的化学实验;

提出“元素”

的概念,引导他们思考物质的基本构成;

利用齿轮组和连杆机构,设计出能进行简单加减运算的“机械计算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铁马冰河肝胆照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 大明补牙匠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被废三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