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未来希望(3 / 4)

、改良出来的稻种!

老汉给它取名‘金穗甲号’!”

他如数家珍,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此稻,秆矮而壮,不易倒伏!

分蘖蘖力强,一株能十余穗!

穗大粒多,米粒饱满!

更难得的是,它耐旱、耐涝,对常见的稻瘟病、螟虫害也有较强的抵抗之力!

老汉试种多年,同等田亩,比寻常稻种…至少能多收三成!”

叶凌云小心翼翼地捻起几粒稻种,仔细端详。

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确实非同一般。

他心中震动,这简直是这个时代的级稻!

“李老丈,你祖上…?”

李稻香眼中闪过一丝追忆和骄傲:“回王爷,老汉的祖父,曾是前朝司农寺下辖‘劝农署’的署丞,专司农桑稼穑穑之事。

因见官场腐败,农政废弛,心灰意冷,辞官归乡,立誓要培育出能让百姓吃饱饭的好稻种!

家父与老汉,继承遗志,一生心血,尽付于此!

奈何…报国无门,明珠蒙尘!

幸得王爷在临安开府招贤,老汉才…才得以将此稻种,献于王爷!”

说到最后,他已是老泪纵横。

叶凌云郑重地接过那包稻种,沉声道:“李老丈,此乃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至宝!

本王代岭南百姓,谢过老丈三代心血!”

他当即下令:“熊大!

立刻挑选十名最精干、最熟悉农事的士兵,再招募二十名本地经验丰富的老农!

划出城外最肥沃的百亩水田,由李老丈亲自指导,试种‘金穗甲号’!

所需农具、肥料、人手,一应优先供应!

本王要亲眼看看,这‘金穗甲号’,到底能带来多少惊喜!”

接着,叶凌云又兴致勃勃地与李稻香探讨起提高产量的其他方法。

“老丈,除了良种,这肥料…可有讲究?

本王曾听闻,草木灰、人畜粪便、甚至河塘淤泥,若经沤制酵,肥力远胜直接施用?”

“王爷竟也通晓农事?!”

李稻香惊讶不已,

“正是!

老汉称之为‘堆肥’!

还有‘绿肥’,种植紫云英等作物,翻入土中,亦可增肥力!”

“还有这田地,岭南多丘陵,可否修筑梯田?引水灌溉?选育耐旱作物?”

两人越聊越投机,李稻香眼中的光芒越来越亮,仿佛遇到了知音。

叶凌云最后嘱咐:“李老丈,你一生所学,皆是宝贵财富!

本王希望你能将选种、育苗、耕种、施肥、防虫害等经验,系统整理,着书立说!

将来在岭南广设农学堂,让天下农人,都能学到你的本事!

让这‘金穗甲号’,惠及万民!”

李稻香激动得浑身颤抖,再次跪倒:“王爷重托,老汉…万死不辞!

定当倾囊相授,不负王爷厚望!”

离开农田,叶凌云又马不停蹄地找到了宁宸轩极力推荐的奇人——张清源。

此人年约四旬,面容清癯癯,一身洗得白的青布长衫,风尘仆仆,却目光炯炯有神,带着一种勘测山川地理特有的锐利。

他并非寻常工匠,而是游历天下、精研水文地理的“水工大师”

据说曾参与治理黄河险段,更在蜀中、江南等地主持过大型水利工程,经验丰富,见解独到。

因不满官场倾轧,愤而辞官,游历临安时与宁宸轩惺惺相惜,慕名而来。

“张先生,久仰大名!”

叶凌云态度恭敬。

“草民张清源,拜见王爷!”

张清源不卑不亢地行礼。

叶凌云直接摊开一幅粗略的岭南水系图:“张先生,岭南之地,雨量丰沛,河流纵横,本是鱼米之乡。

然则,雨季山洪肆虐,冲毁良田;旱季河道干涸,无水灌溉。

更兼山势陡峭,水土流失严重。

本王欲兴修水利,根治水患,变水害为水利!

先生可有良策?”

张清源目光扫过地图,手指精准地点在几处关键节点,声音沉稳有力:

“王爷明鉴!

岭南水患,根在山,表在河!

治水之道,在治山!”

他侃侃而谈,思路清晰:

“其一,于各主要河流上游险峻峡谷处,择址修筑‘拦沙坝’!

以巨石垒砌,减缓水流,拦截山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大明补牙匠 铁马冰河肝胆照 被废三年后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