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他连声赞叹。
张清源,曾参与治理黄河水患,精水利营造。
附有一卷他手绘的河渠图样和一篇《治水十策》的节选。
叶凌云仔细翻阅,图中线条精准,标注清晰,策论更是见解独到,直指要害。
“人才!
绝对的水利专家!”
叶凌云心中暗喜。
李稻香,老农,精农桑,改良稻种,亩产增三成。
旁边是一束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的稻穗。
叶凌云捻起几粒稻谷,仔细端详,颗粒饱满,沉甸甸的。
“杂交优势?还是选育良种?不管怎样,粮食是根本!
这位李老丈,是宝贝!”
他郑重地将稻穗放好。
还有擅长制糖的、精通晒盐的、烧瓷技艺精湛的、织染出神入化的、营造筑城经验丰富的…林林总总,数十人。
虽然人数不算多,但个个都是身怀绝技的实干家。
叶凌云一页页翻看,时而凝神思索,时而面露喜色,时而提笔在名册旁写下几个字,或是“重点”
、“面谈”
、“可研”
等字样。
他脑海中,岭南那片瘴疠之地的蓝图,正随着这些名字和技艺,一点点变得清晰、具体起来。
熊大默默地看着自家世子专注的侧脸,那眼神中闪烁的光芒,不再是纨绔子弟的轻浮,而是一种…运筹帷幄、志在千里的神采。
他心中那份追随的决心,更加坚定。
时间在翻阅和思考中悄然流逝,窗外的天色早已彻底暗了下来,烛火在案头跳跃,映照着叶凌云专注的身影。
岭南的未来,大乾的变局,似乎都在这静谧的夜晚,随着这些粗糙却有力的名字,悄然埋下了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