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曰‘通’,汇通天下,货殖流转加,如活水入渠,生机自现;
二曰‘信’,以太后信誉为基,凭证往来,可解商贾互信之难;
三曰‘聚’,聚散沙之财,行倾天之事,若运用得当,其力不下于十万雄兵。”
他顿了顿,话锋微转:“然,肃亦有三虑。
一虑,此策必会触及到士族利益,祭酒将如何应对?(几乎各大郡县的钱庄都是士族开的)
二虑,分号遍布,如何确保号令如一?
三虑,若遇兵灾,又当如何自处?
此三者,乃银行存续之根本,望祭酒慎思。”
鲁肃这番话,条理清晰,不仅点出了银行的巨大优势,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其潜在的核心风险。
这已经越了普通商贾的思维层面,上升到了战略高度。
一旁的糜竺听得连连点头,没想到这少年有如此见识!
其实鲁肃提出的问题,糜竺已经与刘海已经商量过对策。
不过,刘海还是想听听鲁肃的看法。
于是,他反问鲁肃:“子敬能提出此三虑,可见思虑周详。
那么,以子敬之见,这三道难题,该当如何破解?我愿闻高见。”
糜竺也饶有兴致地看向鲁肃,想听听这位年轻人能有怎样出乎意料的见解。
鲁肃闻言,揉了一把自己的脸,然后开始皱眉思考。
片刻后,他从容开口:“祭酒垂询,肃便斗胆直言。
针对第一虑,士族利益。”
他伸出第一根手指:“肃以为,强硬对抗绝非上策,当以‘分化、吸纳、共赢’六字为要。
分化,即利用士族间本身存在的矛盾,拉拢一批,如陈家这般有意进取者;
中立一批,许以微小利益,使其观望;
只需集中精力应对最顽固的一批。
吸纳,即开放部分非核心职位,给予其名誉与有限的参与感,使其难以齐心反对。
共赢,则是要让他们看到,银行带来的商贸繁荣,最终也会惠及他们名下的田庄、产业,长远来看,利大于弊。
此乃化敌为友,借力打力之策。”
糜竺微微颔,这与刘海之前提出的“借势、分化、共利”
有异曲同工之妙,但鲁肃的“分化、吸纳、共赢”
更具体系,考虑到了士族内部的复杂性。
鲁肃提出这点,刘海倒是不意外,历史上,他就喜欢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