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职公司现诡异现象:所有人都在加班,但工作永远做不完。
主管拍着我肩膀鼓励:“加油,干完就能下班了。”
可我分明看见他电脑屏幕右下角系统时间,停留在三年前的某一天。
深夜偷瞄同事exce1,现他们都在反复删改同一行无关紧要的数据。
我崩溃冲向电梯,楼层按钮却全部失灵,指示灯幽幽显示着“-18层”
。
保洁阿姨在楼梯间找到昏迷的我,叹气说:“又疯一个……这栋楼根本没有地下层。”
---
能挤进“启明星创投”
是我研究生生涯结束前最亮眼的勋章。
面试环节如同闯关,当我拿到录用通知时,感觉整个人都在光。
顶级写字楼,精英同事,前沿领域,还有那据说能让人快成长的、“充满机遇”
的工作氛围。
报到第一天,前台小姐的笑容标准得像ai生成。
我被领到工位,开放式办公区宽敞明亮,落地窗外是繁华的城景。
每个人都穿着得体,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舞,空气里只有敲击声和中央空调的低鸣,高效,但也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压抑。
带我的主管姓王,四十岁上下,头梳得一丝不苟,笑容和煦,但眼底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疲惫。
“欢迎加入我们,小李。”
他拍拍我肩膀,语气充满鼓励,“我们团队氛围很好,就是节奏快了点,年轻人多锻炼是好事。
记住,在我们这儿,干完手头的活,就能准时下班。”
“干完就能下班”
,这句话像一颗定心丸。
我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第一天,我分配到的任务不算复杂,但我力求完美,仔细核对每一个数据。
到了下班时间六点,我长舒一口气,保存文档,准备关机。
环顾四周,没人动。
同事们依旧保持着白天的姿势,眉头紧锁,盯着屏幕,仿佛下班铃从未响过。
王主管也从他的独立玻璃办公室走出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自然地加入了一个同事的讨论。
是我理解错了?“干完就能下班”
,意思是……永远也干不完?
我有些尴尬,又坐了回去,假装整理桌面。
直到七点、八点……办公室里依旧灯火通明,键盘声此起彼伏。
九点多,才陆续有人开始收拾东西,面色疲惫地离开。
王主管是最后一个走的,路过我工位时还对我笑了笑:“小李很认真嘛,不错。”
我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心里却满是疑惑。
第二天,第三天……情况依旧。
无论我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在白天争分夺秒,到了下班点,总会有新的“紧急任务”
分配下来,或者身边的同事都在“自觉”
加班,让我一个人都显得格外突兀。
我开始怀疑,“干完就能下班”
是不是一个伪命题?
更让我心里毛的是,我逐渐注意到一些极其细微的异常。
王主管每次拍我肩膀鼓励我时,那只手总是冰凉得不正常。
同事们讨论问题时,用语精准,逻辑清晰,但眼神偶尔会放空一瞬,像是信号不良的机器人。
还有一次,我给王主管送文件,他正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
我无意中瞥见他电脑屏幕的右下角——
那里显示的系统时间,赫然是:2o2x年1o月27日。
而今天,明明是三年后的同一天!
我猛地眨了眨眼,再看过去,时间已经变成了正常的当前日期。
是眼花了?还是……
我不敢细想,但一颗怀疑的种子已经埋下。
周五晚上,一个大型项目临近截止,整个部门彻夜鏖战。
凌晨三点,我头晕眼花,起身去茶水间冲咖啡。
经过几个同事的工位时,我放慢了脚步,假装活动脖颈,目光快扫过他们的屏幕。
这一看,让我差点叫出声!
坐在我旁边的女同事,屏幕上打开着一个庞大的exce1表格,她正在反复地、机械地……修改着其中某一行的、一个无关紧要的备注单元格!
从“待确认”
改成“已审核”
,删除,又输入“待确认”
,再改成“需补充”
……